《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于9月6日上午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舉行全體大會開幕式。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當選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主席并發表致辭。
張建龍首先對各締約方的信任表示感謝,并承諾將在接下來的兩年任期內,認真履行職責,積極推動合作,為進一步推進公約進程竭盡全力。同時,他還特別感謝和贊賞第十二次大會主席瓦塞爾·恩洛戈魯(Veysel Eroglu)在過去兩年時間里為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的順利召開所做的出色工作。
在致辭中,張建龍首先代表中國政府向各位貴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接下來他回顧了《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歷史,肯定了23年來經過各締約方共同努力,全球荒漠化防治事業穩步推進,為保護環境、改善生態作出了積極貢獻。但同時指出未來發展中面臨的嚴峻形勢:到2050年,全球對糧食、水和能源的需求預計將分別增長約70%、55%和80%,而不可持續的土地利用已導致超過25%的土地出現退化。到2040年,全球糧食產量預計將下降12%;到2050年,可用農田預計將減少8-20%。在氣候變暖背景下,全球荒漠化防治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干旱和沙塵暴災害肆虐,100多個國家和地區、15億人口受到荒漠化影響,直接危及全球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導致饑餓和貧困,誘發沖突,阻礙發展。因此,張建龍強烈呼吁國際社會必須進一步強化共同行動,采取更加有力和有效的措施,推進全球荒漠化防治取得新進展。
張建龍強調,在國際社會致力于全面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巴黎協定》之際,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的召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來自196個締約方、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0多名代表匯聚鄂爾多斯,為共同防治荒漠化貢獻智慧、分享經驗、凝聚力量,必將對推動各方制定實施《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巴黎協定》中荒漠化防治相關行動計劃,促進全球可持續土地管理產生積極影響。本次締約方會議將在回顧過去發展歷程的基礎上,共商公約未來發展方向,討論制定公約新的戰略框架,推動公約在國家、次區域和區域各層面上的實施,確保實現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為構建全球生態治理體系,實現聯合國確定的“維護安全,拯救地球,消除貧困”的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張建龍指出,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斷探索和不懈奮斗,中國已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并重、治沙與治窮共贏的防治荒漠化道路,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自2004年以來已連續三個監測期持續凈減少,初步遏制了荒漠化擴展的態勢。2012年,中國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并確定了到2020年50%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的目標。
張建龍表示,本次大會期間還將發布《中國土地退化零增長履約自愿目標國家報告》,為實現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作出承諾。應對荒漠化挑戰,需要所有締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聯合國系統以及所有相關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企業人士通力合作,這正是本次大會的主題“攜手防治荒漠,共謀人類福祉”所倡導的精神。
最后,張建龍局長期待出席本次大會的各締約方和相關國際組織,能夠秉持誠意,求同存異,加強交流,有效對接國際戰略,共同推進這次大會制定面向未來的新戰略框架,為全球荒漠化防治描繪新的藍圖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