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被稱為“四江之地”,其中大渡河和岷江交匯于四川省會成都市以南的古城樂山,在這里,雕刻在紅砂巖的懸崖上,高達71米的樂山大佛是這座城市最主要的景點。8世紀,一位名叫海通的和尚,為了緩和奪取很多船員性命的水勢,開始主持修建大佛。而我的“長江之旅”也從這座大佛的所在地開始。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中國的母親河之所以存在,很可能只是因為地質學上的一個怪象,板塊構造活動。在氣候寒冷的青藏高原之上,三條平行的河流上漲,并且朝著東南亞的方向流去,怒江(薩爾溫江)和瀾滄江(湄公河)持續向前流淌,可是金沙江卻在距離源頭1000公里的云南北部石鼓鎮被迫轉了180度的彎,與四川宜賓的岷江匯聚,形成長江之前,金沙江必須穿過壯美的峽谷。之后,它匯入上海附近的東海。沿著河流旅行是一次穿越中國“心臟”的旅程,它既指身體的旅行,也是對歷史的回顧,這是一條流淌在世界中心的河流。
1994年,湖北宜昌三峽大壩正在建設當中。在7月上旬一個炎熱的,霧蒙蒙的早晨,我們從樂山出發,我知道我那天用相機拍攝的場景將在幾年后成為歷史。
我們的船十分小,上層甲板上只有四間客艙。盡管天氣十分炎熱,我一整天都待在甲板上,看著河上各種各樣的風景——吃水淺的貨船從釣魚竹木筏旁邊擠過;小型柴油動力的渡輪運送著卡車、公共汽車、拖拉機還有自行車;還有恍若隔世的景象:一群重復呼喊著口號的男人劃著長長的木質駁船從我們身旁經過。
幾個小時之后,我們的船穿過一條狹窄的峽谷,從中可以看到洞穴居住的證據。河邊,農場工人排著隊走向紅色石頭建造的小村莊。船對于住在河邊的人們來說至關重要,但是由于水位的季節性變化,他們沒有固定的碼頭。我們最終停在了一個浮筒碼頭上,那里村民們會把雞籠綁在背后,或者用竹制的扁擔挑著蔬菜前行。
![]() |
長江上的漁船。攝于1994年。(照片由布魯斯提供)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