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編者按:中國共產黨將于10月18日舉行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此次會議召開前,中國日報采訪了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敦圣托馬斯大學的政治學教授和該校公共政策管理碩士項目主任喬恩?泰勒(Jon Taylor)。
您對中國在世界當前的影響有什么看法?
泰勒:中國的崛起是一股積極的力量。1978年中國重返世界舞臺,這是二戰結束以來世界政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改革開放始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中國領導七億多人脫貧成功,是過去50年來最大的政策成就之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可以借鑒中國的發展模式,中國在不到40年的時間內,逐漸由處于全球貿易的邊緣轉變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強調結構性改革、基礎設施投資、政治凝聚力、包容性發展和政策實用主義。
中國已經展現影響力,在支持經濟全球化方面發揮突出的領導作用,反對西方保護主義的呼聲。
您如何評價習近平主席作為領導人的表現呢?
泰勒:我對他的表現予以積極評價。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展開了許多成功的政治和經濟改革,重點是確立中國成為世界大國的地位。他使中國走上經濟發展與合作雙贏之路,打擊腐敗,減輕貧困。
習近平既是現代化推進者,又是改革家,在保障政治穩定的同時,擴大中國國際影響力。他充分調動中國的外交、金融和工程資源,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金磚+”模式和“中國制造2025”,從而擴大了中國的影響力。他重塑中國作為世界主要大國的地位,推行中國軍隊現代化改革維護國家安全,通過區域和國際安全、聯合國維和行動、反海盜行動、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擴大中國對全球治理的貢獻。
習近平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將中國打造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貢獻國,為中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方面的領導地位奠定基礎。
您對中國的未來有什么看法?
泰勒:我充滿希望。中國進行了許多成功的政治和經濟改革,致力于鞏固中國作為世界主要大國的地位。這并不意味著它要建立全球霸權,而在于開發市場,采購物資,鼓勵國內外投資。
在不到70年的時間里,中國已經從被戰火摧殘、貧窮和封閉的國家轉變為富有、全球化和有前瞻性的國家。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表明,她堅定且不乏靈活性地追求國家繁榮昌盛。在此基礎上,中國人民完全有資格對自己的未來表示樂觀。
您今天會選擇哪三個詞來形容中國?
充滿活力、趣味盎然和鼓舞人心。
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應該如何處理這些挑戰?
泰勒: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包括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維護經濟穩定,減少空氣和水污染,控制房價,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打擊腐敗,應對因老齡化和勞動力內部遷移而帶來的人口壓力。
我的建議是牢記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市場改革尚不完善。迎接挑戰需要強有力的政治領導,才能在深化改革的同時維護社會穩定。我的建議還包括支持綠色增長,更多利用可持續能源,并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