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的開幕會上,習近平作報告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報告中,習近平描繪了中國到本世紀中葉的發展藍圖,并闡述了新時代的思想體系。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的發展成就令世界矚目。過去,中國的發展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中國是“世界工廠”,主要生產低成本、低價格的商品。過去五年,中國開啟了一場規模巨大的、讓經濟發展偏向創新和消費的再平衡的變革。進入新時代,中國面臨成本增加、價格提高的挑戰,但如今其經濟增長卻由自主創新和優質品牌驅動。
這涉及到供給側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對于工業部門和地理區劃而言,尤其是中國東北部的“鐵銹地帶”,這是一場疼痛但必需的變革。
如今,發展不再是人和自然之間一場你輸我贏的戰爭,而成為一條不斷探索追求的生態文明之路。
進入新時代,繁榮富裕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多數人追求的目標。在中國,當前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同時,新時代強調法治的重要性,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這是實現以人民利益為先的有效方法。
進入新時代,中國資本跨國界流動,不僅為中國和新興亞洲的現代化作出貢獻,也在世界范圍內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國際上,中國進入新時代將推動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體系和更致力于服務全球的組織機構。中國將推動21世紀的國際合作、援助及和平發展。
今時今日,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同時在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代表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多邊開發機構的支持下,全球化正深入發展。
隨著新路線圖將在中國落地實施,到2020年,中國人均GDP將超過一萬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發達國家,實現如此的發展成就需要兩個世紀;在中國,僅用了40多年。
本文作者為咨詢公司Difference Group 創始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訪問學者丹?施泰因博克。
編譯:諶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