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奉行“美國優先”政策,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經濟日程仍然需要擴大對華貿易。此次訪問中國,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了總額達2530億美元的商業合同和雙向投資協議。這表明,美國若不擴大對華貿易,特朗普的經濟目標將難以實現。
近年來,中美貿易關系取得長足發展,雙邊貿易額迅速擴大。2016年,中美貿易額達到5790億美元。如今,中國是美國的第二大商品貿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場,同時還是最大的進口來源國。
特朗普為期12天的亞洲之行,帶了一支由約30家企業高管組成的商貿團隨行。這些商界精英們決心訪華期間與中國簽下“大單”,他們希望借此打入4000億美元的中國市場。
并且,商品貿易僅僅是兩國間范圍廣泛的雙邊經濟關系的其中一個方面。中國是美國第四大服務貿易伙伴,第三大服務出口市場。同時,中國還是美國第二大債權國,對美國維持低利率功不可沒。
結合近段時間中美之間在貿易領域發生的幾件大事,兩國經貿關系的未來發展可能會上演三種情景。一是“貿易實用主義”情景,白宮方面將不再只關注對華貿易逆差,而是會將其他重要雙邊貿易領域納入綜合考量。美國的跨國公司和消費者將繼續受益于中國商品和服務的低成本、低價格,美國的企業將更加積極地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將繼續對美投資,增加美國的就業崗位。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將繼續幫助美國的利率維持在低位。
二是“貿易戰”情景,白宮方面只關注雙邊貿易赤字,導致兩國關系逐步惡化。對于那些企業發展離不開中國市場的美國企業巨頭而言,譬如蘋果和沃爾瑪,他們將受到重創,隨后在美國市場引發消極連鎖反應。成本和價格的提高,將令美國的跨國公司和消費者叫苦不迭。美國的企業將會懊悔失去“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歷史性機遇。美國將失去中國的資本及其創造的就業崗位。中國拋售美國國債導致美國利率提高,將危及特朗普提出的1萬億基礎設施現代化計劃。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也會受到威脅。
三是前兩種情景的混合和交織,這會帶來不確定性和波動性,在危機到來時引發嚴峻挑戰。
到2020年,中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比2010年翻一番,未來美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會進一步加深。根據瑞信的數據,2015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中產階級人數最多的國家,兩者的中產階級人數分別為1.09億和9200萬。同時,美國的個人消費增長緩慢,每年僅為1.6%,中國個人消費的增長速度則是美國的6倍。
全球汽車產業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過去,美國汽車主導國際市場;如今,中國汽車市場規模遠超美國。美國的汽車企業,不論是老牌的通用汽車還是新興的特斯拉,都大力開拓中國市場,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中國賣出的汽車比美國更多。
未來其他產業也會如此?!百Q易戰”不僅會導致中美雙輸,還將破壞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危及我們共同的未來。(編譯:諶融)
本文作者為咨詢公司“差異團體”創始人,印度、中國及美國研究所研究主任丹?施泰因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