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屆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國際大賽頒獎典禮現場 |
中國日報網16日電 11月16日下午,第一屆“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國際大賽”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本次大賽中,來自高校、企業、媒體、社會和海外等社會各界的65個故事作品獲等級獎,238個故事作品獲入圍獎。
據了解,來自北京大學的微電影《溫情惟馨》、清華大學的微電影《北京24小時(24 Hours in Beijing)》、浙江大學的紀錄片《老底子杭州人》、華中科技大學的紀錄片《桿秤匠心》、香港城市大學的紀錄片《我和我的女孩》等10個故事作品榮獲大賽一等獎。同時,本次大賽還產生了五個年度特別單項獎、12個最佳組織獎,以及10個最佳指導老師獎。
什么是講好中國故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郭忠則表示,講好中國故事,不僅對中國國家形象建設和對外傳播非常重要,還對全國各地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傳播、各省市的外宣工作也非常有價值、有意義。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同樣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在德國萊比錫大學教授Günter Bentel看來,講故事對國家形象建設非常重要,“當人們看到、讀到或聽到這些關于中國的故事,他們會對中國更加感興趣,從而更增加了對中國的了解。真實的形象是很重要的,而講故事就是建設形象的有效途徑”。
中國新聞史學會公共關系分會會長、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院長陳先紅教授認為,講好中國故事是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和文化軟實力的一種“巧戰略”,“一方面,講好中國故事可以為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提供“接地氣”的話語內容,另一方面,又可以為中國文化軟實力提供“通天線”的共享性的國際價值觀。”
她表示,舉辦如“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國際大賽”的活動,則是實施講好中國故事巧戰略的一種“巧傳播”手段,與傳統意義上的對外宣傳手段相比,這種方式更具有民主性和對話性,更容易獲得廣泛認同和參與。
據悉,本次大賽參賽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緊密圍繞著“傳統中國、現代中國、未來中國”三條主線,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中國夢的故事、中國模式的故事、中國人的故事、中國文化的故事以及中國品牌的故事。
本次大賽自2017年2月啟動以來,吸引了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來自全國32個省市和地區、200多所高校的大學生組、留學生組、企業組、媒體組、社會組以及海外和國際組等,共提交721件參賽作品。參賽者年齡最大的超過90歲,年齡最小的不超過9歲。經嚴格評選,最終產生年度特別單項獎5名,一等獎10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30名,最佳組織獎12名,最佳指導老師獎10名以及入圍獎238名。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