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跡象顯示菲中關系將成為兩國未來發展的優先要務之一。這不僅意味著國家援助(當前中國正在向菲律賓提供援助),同時也表明兩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舒服愉快的關系。
過去情況并非如此,原因在于“以鄰為壑”的外交政策。而我們所需要的正如中國所展示的,是“與鄰共榮”的外交政策。如果這真的發生了,我們一定會親眼見證亞洲崛起,進而推動全球化進程、維護世界和平。
亞洲金融危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驗教訓,其中最重要的一課是亞洲經濟體必須努力增加相互依存度,如此才能繼續前行。
金融危機發生之前,絕大部分亞洲國家都采取出口驅動的經濟策略,出口商品主要銷往歐美。
如今,亞洲經濟再次騰飛,中國成為引領崛起浪潮的佼佼者。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將通過建造或改造州際高速公路、鐵路和港口設施,從而改善提升從中國經亞洲通往歐洲乃至非洲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對于亞洲而言,包括東南亞亞洲聯盟在內,“一帶一路”倡議將變得尤為重要。評估西方經濟體,尤其是美國和西歐,取得的經濟成就時有三點不容忽視:一個普遍承認的、穩定的金融銀行體系,現代基礎設施,以及和平、秩序和安全。為了搭建一個良好的金融構架,亞洲必須要讓儲備流動起來。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擔任亞太經合組織(APEC)財長進程機制主席期間,曾嘗試與其他亞洲國家的財長一同建議改革亞洲儲備機制,當時坐在會議桌另一端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席米歇爾?康德蘇、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和美國時任財政部長。亞洲的諸位與會人員學到了重要的一課,即亞洲必須要找出一條發展路徑,不再完全依賴西方國家的決策進程。
幸運的是,上述討論結束后開始建立亞洲債券基金,如今該基金已成為亞洲一個得到國際公認的籌資機制平臺,人民幣也被認可為國際儲備貨幣。
“一帶一路”倡議,再加上中國主動向菲律賓等經濟體提供的、用以興建或改善基礎設施的援助,將在促進國際國內經濟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進而推動亞洲崛起、維護和平與秩序。
本文作者為菲律賓前財政部長、RFO公共財政與區域經濟合作主席、博鰲亞洲論壇創始人羅伯托?德奧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