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成集團(Jebsen Group)董事總經理Helmuth Hennig。圖片來源 :中國日報?
由于中國一個世紀以來的積極作為,這個國家出現了新一輪的機遇。
捷成集團是一家業務豐富的集團企業,其業務囊括了從啤酒到汽車配件的一系列產品。這家集團企業認為,中國政府在促進消費和服務拉動型經濟上的舉措,以及城市化和中產階級的壯大,都給這個國家帶來了真正的增長機會。
捷成集團是一家私營營銷和分銷公司,成立于1895年,已在中國發展了120多年。現在捷成集團代理200多個不同行業的領先品牌,員工人數超過2300人,總部設在香港,在中國大陸、臺灣和澳門等地共設有9個辦事處。
2015年,集團重組并優化了其業務結構。在統一的捷成品牌下,該集團擁有包括捷成消費品、捷成飲料、捷成工業和捷成汽車在內的四大戰略業務單元。
這一戰略轉變似乎得到了回報,去年該集團公布的營收為133億港元(合17.1億美元),凈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5%。在過去10年里,該集團的收入增長了兩倍。
在中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集團董事總經理赫爾穆特·海寧(Helmuth Hennig)分享了他對捷成集團如何推動業務增長的看法。以下是對海寧的采訪摘錄:
問:中國經濟正從投資和基礎設施拉動型向消費和服務型轉變,這種變化如何創造商機?
答:盡管中國經濟增長正在放緩,但仍處于相當高的水平,2016年中國的GDP增長率達6.7%。如果你看一下中國中產階級的上層,這部分人口實際上正在增長,其可支配收入更高,也有消費的欲望。
問:捷成集團的業務部門將如何應對新的商業環境?
答:我們努力提供能夠優化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優質品牌。我們所提供的針對中產階級的高端產品,不是大批量生產的或主流消費產品。盡管到頭來市場本身可能不會很快增長,但如果你看看我們所處的特定市場板塊,就會發現我們仍然有顯著的增長。
問:城市化、人口老齡化和中產階級的崛起:這些現象對集團的經營有何積極影響?
答:所有這些使我們確信,我們的消費者業務在未來幾年將大幅增長。中國的零售銷售正在放緩,但在主要的一二線城市,人們購買產品時看重的是質量而非數量。
由于互聯網的信息流動,中國消費者對品牌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們愿意通過互聯網尋找產品。我們已經在香港和中國大陸建立了自己的平臺。在內地我們也與其他平臺(如天貓商城)合作,提供高質量的電子產品和日常用品。
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赴海外旅行,他們看待品牌的角度既有中國視角,又有全球視角。這為與我們合作的品牌提供了機會。它們是進口到中國的品牌,我們也在努力在市場上打造這些品牌。
問:捷成飲料如何滿足中國中產階級的需求?
答:在葡萄酒行業,我們通過專注于代理品牌和自有品牌的平衡來建立我們的業務組合。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上銷售很好,我們與這些品牌合作,在中國銷售他們的產品。
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和南美洲相繼收購葡萄酒釀造廠后,我們還開發了捷成葡萄酒莊園,生產自己的產品線。我們與客戶建立了直接聯系,通過我們的葡萄酒產品目錄將產品介紹給他們。
在啤酒產品方面,我們有自主品牌如藍妹啤酒(Blue Girl Beer)和森堡啤酒(Sonderberg Beer)。我們希望在中國南方市場擴大藍妹高檔啤酒占有率,在過去三年我們一直保持可持續增長,而藍妹啤酒不論數量還是價值在香港作為第一啤酒品牌已逾十年。一方面我們以區域的視角看待啤酒業務,另一方面我們采取了一種全國性的方法來推動我們的葡萄酒業務。
問:捷成消費品如何利用其多品牌網絡?
答:我們消費業務重點是小型的高價位家電。例如,我們于2016年底在中國一二線城市為戴森公司(Dyson )建立200個銷售點。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帶給消費者從來沒有見過的零售經驗,利用戴森公司(Dyson) 品牌的獨特性。
雖然有一系列消費品的組合,但是關鍵不是交叉銷售,而是在于利用產品的獨特性以及豐富人們的生活。
問:捷成汽車未來五年的戰略計劃是什么?
答:2001年,我們與高端汽車品牌保時捷簽訂了中國市場經銷協議,2016年我們賣了9593輛保時捷。我們在中國東部、南部地區建立自己的保時捷服務中心集群,目的是在中國特定區域——而不是整個中國——開拓汽車經銷業務。
問:中國當下趨勢是“智能制造”,捷成工業如何定位自己?
答:未來中國工業是以勞動密集型方式進行,進而提高生產的可靠性和質量。更進一步,就是自動化系統代替人力。軟件和機器人就是前進方向。
中國已經在機器人技術公司做出重大投資,但收購這些公司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我們也在尋找機會以期進入這個市場。
我們已經在大連建立了三、四家合資創業公司和工廠來生產汽車零部件,這些部件將轉售給品牌汽車或一級零部件供應商。
如此一來,為了抓住工業部門巨大的市場機會,我們采用的是生產模式,而不是銷售模式。
問:您的經營理念是什么?
答:我們是一家私營公司,能以長遠的視角發展業務,不需要每三個月向分析師或股東做報告。這是我們這些年來成功的秘訣。
雖然從長遠來看,我們也縮小業務重點。考慮到中國市場的規模,業務基礎太廣泛是行不通的。
我們決定是否保留上述這些行業。我們必須在自己運營的行業中是佼佼者。
問:在中國面臨哪些挑戰?
答:在中國市場發展面對的事情更為復雜,因為在中國,市場各不相同,消費模式也千差萬別。
中國的監管環境也非常不同,我們需要清楚我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問:您有什么建議送給滿懷雄心的年輕人嗎?
答:雖然中國有很多機會,但是年輕人應該放眼中國之外的世界。如果他們掌握語言技能,比如說幾門外語,他們就會有許多機會。因為許多中國公司正在擴展海外業務,許多國際公司也想在中國發展業務。
問:貴企業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答:專業化,了解你的市場,并重點關注我們最想發展的領域。
相信自己,努力找到激情所在。當你發現你相信的東西,發現你真正感興趣的角色時,事情就會容易得多。如果你能做到,你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機會就會更大。
(編譯:董曉陽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