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上世紀60年代末互聯網發展初期,這項技術只能實現小范圍連通。此后,隨著英國計算機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發明萬維網,上述狀況被徹底改變。
如今,從中國的烏鎮到馬里的延巴克圖、從太平洋的薩摩亞群島到拉丁美洲的西印度群島,世界各地都能連接互聯網。正如習近平主席2016年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所表示,互聯網發展是無國界、無邊界的。
今年舉行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題是“發展數字經濟 促進開放共享——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對于其中的關鍵詞“共享”和“命運共同體”,我特別感興趣。當前,我們身處物聯網數字時代,高科技產品隨處可見,我經常會思考一個問題“在當前的基礎之上,互聯網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我認為今時今日的互聯網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是互聯網未來發展的基礎。正如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題所述,在安全、開放和共享的堅實基礎之上,我們這一代人正在建立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過去,伯納斯?李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發明了萬維網,并且讓全世界共享這一發明創造以推動互聯網的發展。如今數十年過去了,共享承諾徹底改變了21世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轉變,人們的生活、世界各地的社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眼下,我們身處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通過智能健康、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智能旅游等廣泛平臺,同時在教育、能源等領域實現信息共享。
以非洲為例,共享互聯網技術在這片大地上掀起了革新的浪潮,南非、肯尼亞、尼日利亞等國都推出了各自的電子支付或者網絡約車軟件。在美國、中國、日本和韓國,互聯網正在塑造人工智能(AI)、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等技術,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在利用這些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技術推動自身發展,設計、汽車、電子商務、房地產等行業也正在被轉變為未來的模樣。
建立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安全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很希望確保網絡戰等威脅網絡安全的事件不會發生,將成為網絡安全等領域的專家在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討論的重點議題之一。
自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奠定的基礎為我們當前擁有的互聯網絡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終極目標是尋求互聯網的包容性發展以維護社會更廣泛的利益,這也是習近平主席所說的互聯網發展不應有國界或邊界的原因所在。(編譯:諶融)
本文作者為前加納記者埃迪?圖爾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