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取得的減貧成就世界矚目,但要實現2020年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中國仍然面臨“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為了把這個目標變為現實,政府、社會組織和企業必須利用互聯網讓最后一批貧困人口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在剛剛舉行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共享紅利:互聯網精準扶貧”分論壇上,與會者探討了借力互聯網消除貧困的新方法。
來自各行各業的與會代表在分論壇上分享了他們在各自的實踐經驗中,不論是在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地方發現的減貧扶貧解決方案。
為了確保全球減貧任務得以完成,諸位發言人強調了改善農村地區互聯網接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互聯網提供一個連接世界其他地區的通道,可以使貧困人口參與數字經濟,在網絡消費者的面前展示他們的產品。京東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認為,一方面應當改善貧困地區的物流基礎設施,令電商貨運變得更加便捷,另一方面需發展優質地方農產品市場。
中國全國脫貧攻堅獎獲得者、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李君在會上表示,四川省在保存傳統農業生產方法的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通過“扶貧商店”把農戶和消費者連接起來,消費者購物時掃描二維碼就能看到農產品產自哪里。實現從餐桌到農場的可追溯,城市消費者將會很樂意花更多的錢、用更高的價格購買優質農產品。這有助于農戶收入的增加,以及確保其收入來源的穩定性。
通過互聯網,公共基礎服務可延伸至中國偏遠地區,讓當地居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隨著網絡的改善和連接率的提高,醫療和教育服務可實現數字化,經驗豐富、訓練有素的專業醫療和教育從業人員得以遠程工作。線上課程、視頻直播可以為年輕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提供在線醫療服務的手機應用程序將大大提高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成本效益。鑒于40%的貧困是由疾病導致,這一新興醫療手段將推動消除貧困征程向前邁進一大步。
正如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鮑建安所言,越接近信息、市場和教育,越遠離貧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中國和全世界迎來一個獨一無二的機遇,讓全球人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信息、市場和教育。(編輯:諶融)
作者伊恩-古德勒是中國日報網外籍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