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股份公司首席執行官凱颯。圖片來源:彭博社
西門子股份公司首席執行官凱颯(Joe Kaeser)對創建自由的全球經濟非常熱衷,也大力支持聯網技術發展。他說:“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以此發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堅決抵制保護主義。”
凱颯是地地道道的德國人。在他擔任首席執行官的西門子公司,高達87%的營收在德國境外產生,在華雇員超過31,000人。凱颯介紹,西門子將重點發展電氣化、自動化及數字化等領域,以提升在中國的盈利能力。目前,中國正在推行城鎮化建設、產業升級換代和可持續能源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帶來新的市場增長點,另外還在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和“互聯網+”等政策。這些在凱颯看來,都蘊含著許多機遇。
凱颯說,在中國邁向成為更具競爭力的先進經濟體的過程中,相關方面的變化要生效尚需時日。必須保持耐心不放棄,矢志不移地堅持改革。
凱颯在接受中國日報的專訪時,談到了西門子的業務增長戰略等諸多方面。以下為編輯之后的采訪節選:
問:您怎樣看待中國市場?
答:中國在許多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技術領域,比如說,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全世界都數一數二。
中國既有全球一流的公司和先進的技術,也有不少地方仍處于發展之中。所以說,中國非常與眾不同,它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國家。
很難再找到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差異懸殊,一方面是在全球都占據領先優勢的高科技,而另一方面呢,有些地方甚至連電都不通。
問:您怎樣評價中國經濟?中國經濟轉型將如何影響貴公司的投資策略?
答:我們堅持在中國投資不僅是因為中國市場非常吸引人,而且還考慮到中國的技術型人才眾多、需求龐大。時至如今,我們公司已經非常能夠適應中國本土市場的需要。
西門子在全球有兩條工業4.0生產線,代表了最高的自動化水平,其中一條在德國,另一條在中國成都,我認為選址非常恰當。可以說,(德國戰略性的工業舉措)“工業4.0”已經進入中國。
總體而言,中國政府向外國投資者加大開放力度的決定十分明智。
問:貴公司計劃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嗎?
答:西門子的業務遍及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們自然愿意與當地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我們期盼“一帶一路”這樣的全球倡議越多越好,從而使本土合作伙伴和全球合作伙伴在先進的體系之下能夠互聯互通。
問:您怎樣評價貴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前景以及中國市場和經濟?
答:我對中國市場很有信心,因為中國有眾多知名公司和大學。舉例來說,我在中國任一座城市打電話都不會掉線,而在德國一些地方,情況就沒這么樂觀了。許多中國城市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基礎設施。中國政府很難整合各個領域,比如基礎工業、高科技等,由于所涉范圍廣泛,這項任務絕非易事。
問:您如何評價中國正在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答:我們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實很有必要。這項改革實際上就是結構調整。我對第13個五年計劃(2016-2020年)非常熟悉。該計劃也涉及到汽車、航空航天等業內的下一代制造和高端制造。
在中國的鋼鐵、水泥、造船和采礦等行業,產能過剩現象十分嚴重,必須采取有實際意義的方式以負責的態度加以糾正,這是因為涉及到不同崗位上的許多人。另一方面,如果中國想要實施工業4.0,使用更可持續的能源和環境更友好的技術,則必須以創新為本。這其實關乎到向現代制造業的轉變。
問:您認為貿易全球化都有哪些好處?
答:我喜歡不受國界束縛地思索問題。中德兩國經濟都十分依賴國際貿易。中德分別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三大出口國。2016年,中國也首次成為了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我們兩國的經濟貿易往來十分密切;我們的價值鏈越來越不可分割。我們都反對保護主義和徇私傾向。一旦一個國家太長時間地保護本國工業,后果一定是喪失競爭力。原因很簡單,再也找不到基準點了。全球是一個統一市場,全球化必定有助于全世界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現在,我們必須立即行動起來,處理、解決環保等難題。還有許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
問:您認為中國西部地區有市場潛力嗎?
答:中國西部地區幅員遼闊、勞動力豐富,因此潛力很大。中國正在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但制造業的發展不能只局限于東部沿海地區,因為那里空間有限。20世紀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的新加坡就像個電子設備制造廠。之后,國內空間用完,只得把業務轉移到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當然了,中國有足夠的空間發展制造業,但是制造業對人力資源的競爭十分激烈。在沿海地區,人們想成為工程師和管理人員,而不愿意當制造工人。
問:您對有意并購德國企業的中國公司有何忠告?
答:德國是中國企業的熱門投資目的地。2016年,中國企業在德直接投資約合130億美元,創下歷史最高水平。中國企業可以也應當能夠在全世界開展并購活動,只要德國企業可以在中國不受限制地收購企業。最終目標應當是構建公平競爭的環境,從而在機會面前,中德兩國企業平等。
問:您是一名企業家,但同時在德國政界也享負盛名。您如何自我評價?
答:必須堅守人性、始終謙遜。即使最高管理權牢牢在握,也只可能是一時,不可能是一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問:您覺得自己身為集團首席執行官,在中國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答:西門子的業務遍及全世界200多個國家。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致力于提供支助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這便是我們服務中國社會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方式。
問:貴公司業務在中國取得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呢?
答:西門子在中國的制勝關鍵在于我們的員工。我們的員工隊伍是最棒的!
另外,我們也認識到本地化十分重要。我們的業務走到哪兒,創新和技術也必須跟到哪兒。一直以來,我們都堅持這一點。
幾十年來,西門子一直加大在中國的研發投入。2016年,我們在中國推出了“西門子中國創新中心計劃”。同年,在該計劃下,西門子中國研究院蘇州院建立,現已成為西門子在德國境外規模最大的研發機構。
問:請您談談貴公司與本地合作伙伴的相處之道。
答:我們最喜歡與客戶交朋友。客戶是我們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們也珍視與政府機構、供應商以及全社會的良好關系。
問:貴公司團隊成員來自不同國家,對此您采用什么激勵手段?
答:最關鍵的一點是當他們需要我的時候,我一定會陪在他們身邊,給他們指出前進的道路。我們必須發揮員工的主人翁精神,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
有句話我時常掛在嘴邊:不管你是誰,也不管你在公司里做什么工作,請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公司。當主管不在時,不妨設身處地地考慮一下,如果這是你的公司,如果花的是你的錢,如果是你要名譽掃地,你認為怎么做才對。
我們必須讓員工成為公司真正的主人。只有這樣,員工直接參與公司的發展大計,他們才會更負責任、更動力十足地工作。
目前,共有16.5萬名員工持有西門子公司的股份,也就是說,大約有一半的員工是我們公司的股東。
(編譯:王旭靜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