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老笑話:
“10個律師面朝下趴在下水道,這叫什么?”回答:“是個好的開始。”在我們日益喜歡爭論的世界,法律官員很可能比政客之外的其他任何專業人員受到更多來自公眾的辱罵。他們是我們習慣適應了的不可缺少的惡魔,但這一切現在要發生改變。
有多少次你在網上購物結果收貨時發現被騙了?或者你也許是一個有抱負的浪漫小說家,自豪地寫博客讓整個地球上的人都看到......最后發現你說的話被濫用在腋下除臭劑的廣告中?
不必擔心。這類情況下,中國的第一個“網絡法庭”為你提供援助,而且不需要律師。
8月18日,世界上網絡最發達的國家毫不炫耀地推出了一個新系統,旨在幫助法律機構應對移動支付和電子商務激增引發的糾紛。政府努力把中國轉變成一個消費需求驅動的經濟體,電子商務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最好的時機。
中國的系統類似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民事法庭裁決,它去年成為世界上首個在線法庭。它不會取代走法律程序的審判人員——案件管理人員和調解員仍監督各方的進展情況,如果陷入僵局該糾紛由專門法庭成員作出判決。
加拿大的系統還包括雙方談判。在一次相持中,獨立評審員與正規法院一樣有權作出判決,最高為5000加元(合人民幣27000元)。出臺不到一年的時間,該系統為納稅人節省了約1000萬美元。
中文版系統在浙江杭州啟動,正是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的家鄉。居民可以在線登記互聯網相關民事投訴,等待通過視頻聊天上法庭。
涉及一名在線作家和一家網絡公司之間的版權侵權糾紛案,大約20分鐘就得到解決,雙方都不需要出席。
據新華社報道,網絡法庭首席法官杜前對最高人民法院新聞處說,該系統“將為老百姓解決互聯網上發生的這些新的糾紛提供一個高效、低成本的解決辦法。這將使得法律訴訟像網上購物一樣方便,而且給網上購物提供與實體商店一樣的司法保護。”
預計大部分案件將是與網上購物相關的版權訴訟和產品責任糾紛——在一個估計有7億5000萬互聯網用戶的國家,這并不奇怪。準確地說,中國消費者在去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最大的網購促銷活動中消費178億美元,比美國每年最大的購物熱潮——感恩節店面銷售額的兩倍都多。
有了網絡法庭和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從現在起,不會只有律師還羨慕銀行了。
(譯者:劉超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