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兩會召開之際,中國日報網獨家專訪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林達集團董事長李曉林,與讀者共同分享他當選政協委員十五年來對提案提交的心得和今年即將提交的提案。
能否介紹一下您今年的提案?
公益組織評級造成資源浪費, 建議取消
今年我即將提交三個提案,有一個是關于公益組織。民政部原先有一個對于公益組織的評審方案,主要涉及到評級。全國的公募基金組織都有主管單位,一般是部委,而這個評審方案會對這些組織進行評級。我認為這樣的評級沒有意義,勞民傷財,既然4A和5A的公益組織都能進行資金募集、做公益,不同的評級劃分有什么意義呢?同時這里面也容易滋生問題,比如如果人人都想爭當5A組織,把過多精力放在評級評審上,這也是資源的浪費。畢竟公益組織又不是酒店和餐廳,評級關乎收費標準和運營管理。而且這個評審還兩年組織一次,評出來也沒什么意義。
我認為對公益組織的監管和審計應該多下一些功夫,讓信息特別是財務方面的信息更公開透明。比如不管是公募基金還是非公募基金組織,每一筆資金的來源和去向應該監管得更嚴。
之前有新聞報道了一些公益組織在資金使用上的不恰當,給社會震蕩很大,引發了公眾的信任危機。由此我們可以觀察到存在這個評審評級本身并沒能起到預期的作用,所以我建議取消這個評級。
當然對于像透明度這樣的關鍵指標確實應該重點監測,這是關乎組織運營和公眾信任度的一個關鍵指標,我所任職的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在透明指數這一項上已經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并列第一,來源于我們所做的嚴格細致的工作。
您多年來提交的提案都和房地產相關,對于2017年房地產政策您怎么看?
一線城市房價還會緩長, 二三線城市應該堅持去庫存的初心
像北上廣深這些城市,土地供應量少,人口流入多,建筑原材料成本也高,2017年房價下跌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還有緩慢上揚的可能性。
目前部門二線城市和大量三線城市的房屋庫存壓力依然很大,雖然一些一線城市和超一線城市價格持續上漲,但對二三線城市去庫存的初心和大致方針應該保持不變。
對于房地產商而言,大量庫存積壓意味著資金無法回籠,銀行貸款還不上,材料供應商等工程款項無法結清,農民工工資發不出,這些都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多個產業鏈受損。
我的建議來源于我的實地調研,據我觀察大多數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并沒有泡沫,有些省會城市的房價才四五千元每平米,意味著利潤空間很小,沒什么泡沫可言。如果在銀行的按揭和首付款上予以支持,那么庫存量就有希望降下來,在一線城市采取相反的措施,采取有加有減的杠桿。
您認為在今后房產稅是否還有可能性出臺實施?
土地使用年限到期 不應讓老百姓補交土地出讓金 房產稅應盡快出臺
顯而易見的是,房產稅在今年是無緣出臺了。
但有一個問題近年來政府是必須面對了,就是土地使用期臨期問題。商業用地的土地使用年限是四十年,工業用地是五十年,住宅用地是七十年,目前很多使用年限四十年的土地面臨到期的問題,那么土地出讓金應該怎么收呢?這么大一筆錢,不僅關乎房地產開發商,也關乎老百姓的生活問題。
我的建議是把使用年限再延長,比如使用年限七十年的,就再延長七十年,或者是針對住宅用地就不要到期再收土地出讓金了。因為大家沒有這個收入和計劃再去補交土地出讓金。很多老百姓都是貸款使勁兒才能買的房,能還上貸款就很不錯了,再補交土地出讓金這么大一筆錢就壓力太大了。
如果能夠把年限延長或是針對住宅用地不收這筆土地出讓金,那么房產稅就是一個很好的備選項,畢竟土地也不能白白使用,但我相信相對于補繳土地出讓金,征收房產稅對老百姓而言是一個容易接受得多的方案。
李曉林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林達集團董事長
本文寫成于李曉林接受中國日報網記者吳哲鈺獨家專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