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18日,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共十九大作報告,他非常及時且適當地強調,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是中國外交政策的重點。
習近平通過報告再次向世人證明,他致力于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并且,中國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為周邊政策發展增添了新的動能,預計未來五年,很多中國的鄰國將步入正確的、高速發展的康莊大道。
能夠親耳聽到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大禮堂、面對臺下3000多名來自海內外的記者朗聲表示,要按照“親、誠、惠、容”的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的關系,這真是令人振奮。
此外,習近平還表示,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援助力度,這讓包括尼泊爾在內的很多不發達國家倍感歡欣鼓舞。在我看來,習近平展示了中國擁有慷慨大度之心,準備同周邊鄰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共享發展紅利。隨著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中國的承諾使最不發達國家對自身的發展前景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中國不僅口頭承諾不干涉別國內政,在實際行動中也是如此,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在此背景之下,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表態,中國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凌弱。
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的全球影響力也在擴大。此時此刻,中國向全世界宣布“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表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這是非常明智的。同時,中國深入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定會讓所有發展中國家擁有安全感、讓所有發達國家確信中國將在未來數十年內站上世界舞臺中央。
過去幾年,習近平引領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帶一路”倡議使得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很多發展中國家有望迎來快速發展。超過1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相關協議即是最好的例證。有鑒于此,習近平強調中國將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證明了在全球發展和合作政策上的一致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際,這種政策的一致性意義深遠。
當前,保護主義在一些西方國家有所抬頭,而習近平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將讓很多發展中國家重燃希望。
如果說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強烈支持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世界和平,都使得習近平贏得國際聲譽,那么,他對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的承諾和行動將推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發展進步。最終,中國將成為全球舞臺上更加耀眼的存在。
本文作者為《新興尼泊爾報》助理編輯南達·拉爾·蒂瓦里,也是來華報道十九大的外國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