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路易(英國)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闡述2018年的經濟目標和優先要務。
報告顯示,去年10月舉行的中共十九大上提出的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將從今年開始逐步施行。中國政府計劃在平衡經濟增長與改革和去杠桿之間進行漸進的、適度的轉變,同時計劃施行一些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基于長期政策導向的政策性改革。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中國政府今年的主要目標是強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取得“三大攻堅戰”的勝利。
與外界預期一致,中國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目標被設定在“6.5%左右”。與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相比,2018年的報告中刪去了“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的類似表述,這表明中國設定的2018年GDP增長目標變得更加溫和。
報告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繼續削減煤炭、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加強環境保護,以及加強質量和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建設等。除此之外,還要“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譬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使中國成為制造業的領導者”。
報告在提出“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的同時,也明確表態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雖然報告中沒有透露任何細節內容,但呼吁“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這表明相關立法工作正在進行中。3月4日,人大發言人張業遂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房產稅立法正在起草論證,力爭早日提請人大常委會初審。這意味著中國可能會在2019年底或者2020年在部分地區試點征收房地產稅。
中國深化改革開放有利于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推動其目標的實現。報告稱,中國將“擴大國際產能合作,帶動中國制造和中國服務走出去”。
在開放中國國內市場方面,報告指出計劃“加強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放寬或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
報告還強調中國支持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愿同有關方推動多邊貿易談判進程,早日結束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加快亞太自貿區和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
(本文作者為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