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凌晨,美英法三國以“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為由對敘首都大馬士革和第三大城市霍姆斯實施空襲。
雖然這并不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一次下令打擊(敘利亞)政府目標,但卻是此類襲擊中規模最大、最具侵略性的一次。因為俄羅斯卷入了敘利亞內戰,再加上特朗普發動空襲前頻頻在“推特”(Twitter)上發表好戰言論,這讓人們一度以為敘利亞空襲會成為美俄這兩個擁核大國爆發公開沖突的導火索。
事后,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宣稱空襲是一次性的懲罰措施,并不代表美國將全面介入敘利亞內戰,支持敘反對派。同時,美國部分政府官員宣稱俄羅斯事先并未得到即將發動空襲的警告,但英法官員的說法卻恰恰相反。消息混亂令人備感困惑,引發公眾對美英法三國發動空襲的廣泛反對和抗議。
美國給出的空襲理由“打擊敘利亞的化武研發制造基地”根本站不住腳。美英法三國發射導彈之時,禁止化學武器組織調查團正準備入境敘利亞以確定當地是否真的發生過化武襲擊。美國及其盟友不愿意等待一個獨立調查機構來公布其調查發現,了解所有真相才不是特朗普的一貫做法。
迫于外界壓力,白宮不得不公布更多資料以證明空襲的正當性,然而他們在評估報告中引用的大量證據卻來自于“社交媒體用戶、非政府組織和其他公開消息來源”。當一國計劃發動軍事行動時,不論手握的證據多么有限,都必須確保這些證據是確鑿無疑的。來自社交媒體以及所謂“公開消息來源”的消息絕對算不上是確鑿無疑的證據。
除此之外,特朗普、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和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是單邊行動,他們發動空襲沒有得到本國議會或聯合國、歐盟等國際機構的合作。此次空襲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腳的,并且也是違法的。
針對美英法三國空襲敘利亞,俄羅斯官員選擇理性應對,進行嚴厲的言語譴責而非采取激烈的報復措施。看到中國和玻利維亞投票支持俄羅斯起草的旨在譴責對敘空襲的決議草案,實在是令人感到高興。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的投票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息——支持遏制肆意妄為的帝國主義力量。
通過強調相互合作與和平發展的外交政策,中國為國際關系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如果美國想要繼續在全球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就應當自我反省、做出改變。可是,正如許多人意識到的一樣,如果說有一個國家無意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的話,這個國家就是美國。
(本文作者為中國日報網編輯伊恩?古德勒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