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會前往北京拜訪中國國家領導人,這一路上途徑的許多國家都因為中國而使國內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例如,在巴基斯坦,除了鐵路、電廠和高速公路,中巴兩國的伙伴關系還擴展到了健康領域。去年,中巴在巴南部港口城市瓜達爾建立了一家新的急救醫療中心,幫助巴改善國內健康條件,防止疾病爆發。世界衛生組織每年也向巴基斯坦投入數百萬美元,主要用于推廣脊髓灰質炎疫苗和應對登革熱和肝炎等疾病的爆發。然而,正如中國所意識到的,這些工作還遠遠不夠。
世衛組織非常認同中國將健康事業與經濟合作相結合的做法。中國是世衛組織的重要支持者和合作伙伴,其專業知識和經濟影響力不僅可以大大改善巴基斯坦的醫療保健狀況,還可以惠及“一帶一路”沿線的其它國家和地區。當前,中國與世衛組織的伙伴關系蒸蒸日上,我的此次中國之行旨在將中國的這些專業知識有機納入到雙方合作中,以期共同促進健康事業發展。
此前,中國響應世衛組織號召,為敘利亞提供醫療援助,并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霍亂疫情爆發地也門提供醫療服務、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在國內,中國的醫療改革已將醫療保險覆蓋率提升至95%以上,可稱得上是全民健康保險覆蓋率方面的典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說,中國領導層正在面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社會矛盾的挑戰。中國正在走可持續化經濟發展的道路,關注點不僅在于增長率,更在于人民的生活質量。
自一年前擔任世衛組織總干事以來,我為自己設定了兩個優先任務:一是推動全民健康保險,讓所有人都能夠隨時隨地享受到醫療保健服務,而無費用之虞;二是預防、檢測和迅速應對衛生突發事件。實際上,這兩個任務是彼此相輔相成的:全民健康保險需要建立在一個強大的醫療保健體系上,反過來,這個體系也是防止疫情爆發和其他衛生突發事件的最佳屏障。
在未來若干年,世衛組織將繼續與中國合作,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目標,促進健康、捍衛世界安全、為世界各地的弱勢群體提供服務,并確保公共廁所、醫療中心和污水處理設施等項目以及新建道路和火車站工程的順利實施。總之,在經濟發展和全球化的道路上,我們可以確保健康是經濟增長和貿易活動的前提而非結果。世衛組織和中國在開啟全球衛生戰略伙伴關系新階段方面前景廣闊,機遇無限。
作者特沃德羅斯·阿達諾姆是世衛組織總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