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和全球權力轉移
當今世界政壇,新一輪權力轉移已日趨迫近。如果我們將非洲及其13億人口也置于這場角力中,那么非洲應該如何應對這種轉移呢?
把獨立后非洲經濟體納入西方控制的全球經濟圈,對非洲的發展貢獻無幾。相反,非洲國家匆匆出臺的大部分外來經濟政策反倒導致了更大的經濟問題。因此,我們不應該孤立地看待非洲的發展困境,而應將其置于奴役、殖民主義、新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即權力喪失的大背景下。
歷史學家、政治活動家沃爾特·羅德尼在1973年出版的著作《歐洲如何使非洲欠發達》一書中說,歐洲對非洲的強權政治與經濟剝削導致了20世紀非洲欠佳的政治和經濟發展狀況。沃爾特的中心論點是:“短期殖民主義的決定性作用及其對非洲的負面影響主要源于非洲對權力的喪失。權力是人類社會的終極決定要素,是任何群體內部以及各群體之間關系的基礎。它代表著捍衛自身利益,并在必要時通過任何可行方式把自身意志強加于他人的能力。在人際關系中,權力大小決定了討價還價的余地,以及人們作為物質和文化實體生存的程度。 當一個社會被迫完全放棄自己的權力服從于另一個社會時,這本身就是一種欠發達的形式?!?/p>
中非合作論壇與真正的雙贏關系前景
在與非洲的所有交往中,中國一直追求構建雙贏關系,賦予非洲國家完整的決策權和自主權,沒有任何附加條件。但是,要建立真正的雙贏關系,雙方必須至少要達到相同的心理和實務準備水平才能坐到談判桌前。
非洲是否已經很好地擺脫了過去的依賴性,為行使實權并與合作伙伴進行真正的雙贏條件談判做好了準備?或者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非洲是否已經有意愿要行使實權來做出明確切實的提議,同時還意識到了中國并不是在為非洲做慈善,而是要在彼此接受的條件的約束下保障互利互惠發展?對我來說,這些問題值得認真研究。
非洲的潛力是無限的。盡管如此,非洲的命運總是取決于它能夠行使的權力。參加今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的非洲國家所展現出的準備程度將告訴我們非洲為此作出的以往努力,以及在重拾自主權和自我前進方面的差距。
作者Hodan Osman Abdi是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東非研究中心執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