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獨立的號角開始在非洲大地此起彼伏以來,中國一直為非洲提供重要援助,并與非洲國家合作增強其經(jīng)濟和基礎設施,扮演著一名可靠合作伙伴的角色,以此回報非洲曾給予中國的外交支持。
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與非洲伙伴的還沒有太大差別,推動非洲大部分援助項目的是團結一致的精神。其中最為突出的當屬坦贊鐵路,這個宏大的項目將中國為非洲國家爭取獨立提供的支持彰顯的淋漓盡致。這條長達1860公里的單軌鐵路將贊比亞的卡皮里姆波希與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港連接起來,是當時贊比亞大宗貿(mào)易能夠繞開白人殖民地從銅帶通往海路的唯一途徑,不僅大大促進了貿(mào)易活動,也為贊比亞的獨立做出了貢獻。
一個關于善意和自我犧牲的偉大先例
坦贊鐵路建成后就成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qū)最長的鐵路,也是中國最大的海外援建項目,耗資4.06億美元,相當于今天的25.6億美元。而當時,英國、日本、西德、美國等國家和世界銀行等組織都拒絕為該項目提供資金。不過,盡管中國一再提議建設該條鐵路,但坦桑尼亞總統(tǒng)朱利葉斯·尼雷爾和贊比亞新當選的領導人肯尼思·卡翁達仍然在讓中國——一個和他們同樣徘徊在貧困線上的國家——為這個項目提供資金是否妥當上猶豫不決。然而,毛澤東主席向他的非洲朋友善意滿滿地保證說:“你們有困難,我們也有,但我們雙方的困難是不同的。為了幫助你建造鐵路,我們愿意放棄自己的鐵路建設。”
盡管坦贊鐵路在建設期間和完工后還曾面臨營運困難,但它仍然是發(fā)展中國家團結一致和中國支持非洲獨立和發(fā)展的不朽象征。
今天,世界似乎被硝煙日盛的貿(mào)易戰(zhàn)和美國盲目實行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以及違背巴黎氣候協(xié)定等規(guī)范性多邊協(xié)議的陰云所籠罩。傳統(tǒng)的世界強國不知不覺中失去了自詡的全球領導地位。“讓美國再偉大一次”的競爭尚未歇止,英國退歐和移民政策等問題也讓歐洲政壇自顧不暇。但也許最重要的是,當我們看到一些國家正在自我封閉時,中國仍然向世界敞開大門,將自己定位為謀求共同發(fā)展的全球領導者。
作者Hodan Osman Abdi是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東非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