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參加英特爾資本亞太投資組合商務社交活動的人們在長城前合影留念。(圖片由Yeoh Phee Guan提供) |
2000年4月,我前往中國參加英特爾資本亞太投資組合商務社交活動。那是我的首次中國之旅。那時,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已經實行了20余年,但能引起我們興趣的仍只有長城、頤和園和故宮博物館,中國在許多人眼里仍只是個發展中國家,盡管北京和上海尚算繁華。我清楚地記得我的同胞們大筆一揮,把中國從備選的度假地中劃去,轉向“更先進”的國家的情景。而今天,情況已經大為不同。馬來西亞人似乎從未如今天這般熱衷于前往中國的諸多美景城市和旅游勝地。
中國已經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每次來中國,她都能帶給我新的驚喜。除了壯美的景觀,一次又一次吸引我來到中國的是中國對于陰和陽這兩種普遍存在的相對力量的認可、欣賞和管理的能力,而陰與陽的元素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中也一覽無遺。
(一)傳統與文化
![]() |
有著當代外觀和結構的深圳摩天大樓(圖片由Yeoh Phee Guan提供) |
如今,中國在承襲了歷經考驗的重要價值觀的同時,以傲人的速度穩步發展。
如插圖所示,深圳從一個不起眼的村莊迅速崛起成一個具備先進技術的大都市,坐擁眾多國際性和跨國公司、摩天大樓和巨大的主題公園,成了中國對外開放的現實縮影。在“世界之窗”主題公園中,游客可以觀賞到一系列聞名世界的建筑。而距其不遠的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則更多地關注于中國的自有景區。對我來說,后者似乎是以一種溫婉的方式在提醒我們,雖然中國已經向世界敞開懷抱,使中國的各界人士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熏陶,但中國自身的豐富遺產和歷史并不會因為追求進步而被粗暴地舍棄。
能夠體現中國改革的巧妙之處的另一個例子是中國古鎮與現代繁華都市的共生共存。重慶磁器口古鎮和昆明官渡古鎮就是現代發展與風俗和傳統和諧共處的兩個例子。
(二)科技
![]() |
中國的高鐵(圖片由Yeoh Phee Guan提供) |
在2000年時,我從未想過從北京出發前往各地。那時,從北京到其它城市的高鐵還沒有建成。中國的改革帶來了巨大的技術進步。在不久之后的一次中國之行中,我只花了一天的時間就游覽了以園林美景而著稱的蘇州、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以及迷人的西湖的所在地杭州。這實在是不可思議。
說到交通問題,我已故的祖父曾經為他騎去上班的羅利自行車深感自豪。那是他用辛苦攢下的血汗錢買的珍貴物件。當時,如果自行車不小心被盜或丟失,那基本就再也找不回來了。而今天,在我走過的中國的每座大城市里,自行車都是通過手機應用操作的共享自行車。更神奇的是這些自行車甚至還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統進行位置跟蹤。如今,自行車共享技術已經走入全球各個國家。例如,在中國著名的廈門大學建立的第一所海外校區——廈門大學馬來西亞校區的內部和周圍,你就可以享受到這種便利。
(三)語言
![]() |
位于柬埔寨暹粒的Smiling Hearts學校,中國的大學生們自愿從事英語教學。(圖片由Yeoh Phee Guan提供) |
對我來說,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附帶好處。中國迅速崛起讓中國成了世界各國進行變革與進步的榜樣。
作者是馬來西亞人,從事電子學習(計算機教育)領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