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前,自由貿易面臨重重困難。幾個月來,當代世界秩序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具體表現在針對文化全球化的質疑、政治全球化造成的恐慌和多邊機構的效率低下(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等)以及席卷大西洋兩岸的貿易保護主義中那些反對經濟全球化的聲音。
在最后一個問題上有許多實例,不少地區性或國際性的條約或時日無多,或公信力岌岌可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國分歧嚴重,全面經濟和貿易協定遲遲未獲批準,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停滯不前,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也因美國的退出而元氣大傷。只有由非洲聯盟牽頭的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有所進展,科托努伙伴關系協定也重啟談判進程。
我堅信世界經濟的穩定與否掌握在為數不多,且能夠緩沖美國造成的動蕩局勢的大國手中。歐盟和中國的GDP加起來占全球總量的近三分之一,因此如果這兩者能夠達成一致立場,那么對扭轉當前遭受重重挫折的世界貿易進程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中國與歐盟都面臨著貿易戰和一系列反制措施的同樣挑戰。
今年7月在北京舉辦的第20屆中歐峰會致力于厘清雙方的共同目標。首先,中國和歐盟都希望能鞏固經貿關系來應對經濟放緩的風險,這也使得中國成了歐盟的主要合作伙伴,中對歐出口額超過5700億歐元,約合6650億美元。
其次,美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將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長期的不利影響,因此雙方也積極尋找具體的替代方案來共同加以應對。對中國和歐盟來說,難點在于減少對美貿易并長期平衡可能的出口衰退所帶來的影響。這就意味著除了向世界貿易組織申訴等司法措施,還必須有共同的倡議、雙方人民的堅定信念、國家層面的承諾以及整個社會的參與作為未來世界貿易的支撐。
我們的組織機構和項目都要適應這一新的大背景。在經濟方面,首要任務是化解中國和歐盟之間的諸多誤解和顧慮。我非常關注一帶一路倡議,法國參議院最近呈交了一份相關的詳細報告。除了疑慮,這一宏大的能源、數字和醫療等基建和創新領域的投資項目為中國和歐盟的公司共同打造歐亞大陸區提供了機遇。這一倡議也為加強相互間的資金流和開展以非洲為首的不斷成長的第三世界市場的合作項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意味著抵御經濟滑坡和競爭風險的共同管理、共同優先事項和應對措施。但國家和整個歐洲層面的討論和協商也必不可少,以便促進公司間關系,保證法制的清明,并培育互惠、公共采購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經濟理念。其中包括G3框架下的各大央行間的金融穩定(比如歐洲中央銀行和中國央行)以及應對氣候緊急情況。
接下來的幾個月的形勢十分有利于建立一個新型的歐中政策。在布魯塞爾,明年五月即將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引發了一場有關建立與中國新型經濟關系的大討論。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慶祝活動也為深化經濟開放提供了優厚的條件。中國需要進一步開放企業和投資領域。但首先我們要先創造和平對話的條件。
在法國,我們可以借助從1964年法國前總統戴高樂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到2004年另一法國前總統雅克?希拉克打造全球性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等雙方共同的幾大里程碑性的歷史事件。本著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去年1月訪中時的精神,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帶領下走出的新時代必將成為法中和歐中關系的新契機。
作者為法國前總理Dominique de Villepin,本篇為作者向由中國日報提供支持的中國觀察智庫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