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在非洲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已經成了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在這一倡議下,中國參與大量的基發項目開發與投資,改善非洲的貿易和運輸設施,進而增進非洲與中東、歐洲和亞洲的貿易紐帶。
歐盟和美國十分關注非洲國家與中國之間正快速增長的經濟和外交關系。盡管歐洲仍是非洲最大的經濟合作伙伴,但自2000年以來,中國已占部分原本屬于歐洲和美國在非洲的貿易份額。目前中國在非洲的投資額已遠超美國和歐盟。由于歷史原因,歐洲在非洲仍留有殖民政策、發展援助項目和各種自由貿易協定。直到最近,歐盟出于歐洲在非商業利益的考慮,試圖擴大出口和投資,但歐洲對非洲的投資興趣主要還是出于自身經濟利益。從這個角度來看,歐洲關注中非經濟關系的發展并不奇怪。
不過,近年來不斷增多的非洲非法移民和難民改變了歐洲與非洲關系的側重點。現在,歐洲領導人更希望看到非洲國家的生活標準得到切實改善。因為只有真正改善了非洲的發展和生活質量,才能從長遠角度減少非洲難民流入歐洲的情況。
在這一背景下,如果中國能夠促進非洲的經濟發展,那么中國與非洲的經濟合作可能對歐洲有利。雖然無論是從歷史角度還是地理位置上來說,歐洲都是非洲的主要貿易和投資伙伴,但這些經濟聯絡并沒有給非洲帶來實質和切實的經濟效益。許多非洲國家仍在貧困、腐敗和政治不穩定中掙扎。而中國在非洲的經濟舉措可以加速非洲的經濟發展,為數百萬人提供就業和收入機會。
此外,非洲的大多數中國投資項目都并非與歐洲投資競爭或取代歐洲投資。相反,它們填補了歐洲貿易和投資領域的空白。
擁有更好的基礎設施將使非洲成為歐洲企業更具吸引力的貿易和投資伙伴。此外,中國國內的金融機構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也為這些項目提供資金。中國是亞投行的主要投資者。如果沒有中國,非洲政府或歐盟的任何公共或私營機構也不會為這些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如果歐盟真的認為非洲的經濟發展符合其利益,那么它應該開展各種項目填補中國投資的空白,來使非洲的發展收益最大化。歐盟不應該阻撓中國的投資,相反,它應該致力于解決非洲在這些領域的不足,從而使非洲國家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國為其增加的貿易和運輸產能。歐盟還可以協助非洲提高政府機構的效率,并提供先進的金融、管理和通信技術,來填補中國基礎設施項目的不足。
作者Nader Habibi是布蘭迪斯大學中東研究皇冠中心和經濟系的一名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