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81年,作者與其上海理工大學的數學老師 [圖片提供澤米爾?阿萬] |
1980至1987年,我在中國求學,因而得以親身體驗了那里的改革開放大潮。我見證了1978年到1984年的中國農業改革,目睹了社會上的變化。在1980年我抵達中國之初,那里的人們還飽受糧食短缺之苦,購買柴米油鹽等基礎食物都要使用糧票。我們不得不排起長隊來購買日常用品。但農業改革的逐步推行不僅解決了糧食的不足,而且產量提升后,甚至有多余的農產品可以出口。糧票制度漸漸成了歷史,市場上的食物品種也豐富多樣了起來。農民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子越過越紅火。短短幾年間,就有大約5億人擺脫了貧困。
農業改革成功后,改革的春風又吹到了工業和商業等領域,整個社會迅速轉型,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新氣象。每次去市區,我們都可以看到翻修道路、鋪設水、煤氣、電力管道等施工的景象。高架橋梁建設如火如荼,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基礎設施在加速發展。人們的服飾也發生了變化——著裝越來越講究了,色彩艷麗的時髦款式越來越受歡迎。生活的富足從人們喜氣洋洋的臉上展露無遺。
2010至2016年間,我在巴基斯坦大使館任外交官,又得以見證了中國的現代化歷程。2013年,習近平出任中國國家主席,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一帶一路”倡議的出臺,開啟了全球化和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序幕。這一倡議也得到了聯合國的贊同,越來越多的國家對這一倡議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毛主席解放了中國,鄧小平同志使中國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而習近平主席則使中國成為一個全球強國。在國內,中國的改革開放改變了億萬中國人的命運。中國已經從遭受嚴重糧食短缺成長為出口大國。隨著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教育、醫療和娛樂活動的質量大為改善。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已今非昔比。物質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也日益富足。全國上下的思維方式發生了轉變,中國也完全成長為一個先進的現代化國家。
中國的飛速發展一直以來都使巴基斯坦人民深受啟發,我們也十分贊賞中國取得的成績,并希望學習中國的經驗。事實上,中國的快速成長給所有發展中國家帶來一線希望,證明了發展不是西方的專屬。如果發展中國家能夠奮發努力,治理有方,他們也一樣可以實現高增長率。中國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的榜樣,我希望中國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成績。作為中國最親密的朋友和盟友,巴基斯坦尤其應該學習中國的經驗。最后,衷心祝愿中巴友誼萬古長青。
作者澤米爾?阿萬是漢學家(前外交官),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國家科學技術大學中國與全球化中心的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