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陜西代表團代表、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向大會提交建議:將農歷二月二日設立為中國農民節,并提議設立中國農民節國家獎項,每年重獎為“三農”做出各類貢獻的農民。
因為三原因要提這個建議
王永康從三個方面闡述了為什么要提這個建議。第一,重視“三農”問題,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中華傳統文化有“紀農協功”的傳統禮俗,在商代就形成農作之禮。而中華民族的圖騰是龍,農歷二月二正好龍抬頭,在農民身上恰如其分。
第二,將二月二設立為中國農民節,更加有利于社會重視農業,農民更加受到尊重,更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
第三,西安具備率先設立農民節、率先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優勢和條件。早在4000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農官--后稷,就在西安周邊武功、楊凌一帶“教民稼穡,樹藝五谷”。西安毗鄰的楊凌又是中華農耕文明的發祥地,這里有最早之一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前身)。有10多家農業科教單位,聚集了農林水等70個學科近5000名科教人員,被譽為中國“農科城”。
我國目前的節日中,沒有農民節或農業節,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也沒有。
給農民群眾一天法定休息日
王永康同時建議設立中國農民節國家獎項,每年重獎為“三農”做出貢獻的農民2-3人,獎金500萬元-1000萬元;省市也仿此設立各級農民節獎項,每年重獎10人左右,獎金50萬元-100萬元。借此引導鍛造農民,“立德新人”成為中國新式農民。他認為,農民節的設立是全面提升農民素質的需要,也是走群眾路線的體現,給農民群眾一天法定休息日,讓農民休養生息,自覺、自悟,讓農民揚眉吐氣。本組稿件由華商報特派北京記者 杜鵑 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