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一窗一人一機”辦稅提速贏得廣泛點贊
“現在辦稅輕松多了”
百姓說巨變
海南日報記者易宗平 通訊員邢增富
一邊美美地吃早餐,一邊用手機取號辦稅。今天早上8時,從事多年會計工作的陳小紅,習慣性地打開手機上的“儋州稅務”公眾號,預約排隊取號。“現在辦稅采取‘一窗一人一機’,再也不用像往年那樣在稅務大廳排隊等候了,真的很輕松!”她感慨地告訴記者。
陳小紅是儋州企信財稅咨詢有限公司的會計。2011年以來,她一直在這家中介公司工作,負責代辦納稅業務。
提起以前辦稅的事,陳小紅特別難忘2015年春節前的一次排隊經歷。那天,她上午9時來到儋州市地稅局辦稅大廳排隊,由于納稅人很多,等到11時30分才排到窗口。當她拿出手頭材料辦理稅務登記業務時,柜臺上工作人員看了材料后答復:“材料不全,請下次按清單備齊了再來。”陳小紅回到公司與委托人聯系,但對方已回內地了。2015年春節長假結束后上班時,她湊齊相關材料,在辦稅大廳排了半天隊,才終于辦好了業務。
怎樣讓更多的陳小紅們快捷辦稅?
儋州地稅納稅服務管理局副局長譚可穎介紹,經過4個月的“魔鬼式”強化訓練,2015年9月,儋州市國稅、地稅在全省率先嘗試推行“一窗一人一機”聯合辦稅模式,一個窗口的稅務工作人員可以用一臺電腦同時辦理國地稅業務。2016年2月正式運行以來,該市全面實現了讓納稅人“進一家門,辦兩家事”的快捷辦稅目標。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8月,“儋州稅務”公眾號上線運行,設置了“便民服務”“辦稅服務”“我要查詢”三大模塊15個子欄目。納稅人關注這個公眾號后,即可在用手機上進行學習培訓、下載資料、取號預約、涉稅查詢等,并有相應的提醒辦理功能。
“一窗一人一機”聯合辦稅模式推行兩年多以來,越來越多納稅單位和個人體驗到了信息時代辦稅的快捷高效。
海南警銳押運護衛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李可興說:“儋州推行‘一窗一人一機’聯合辦稅模式以前,我們公司財務人員要分別到國稅、地稅辦稅大廳排隊等候;現在這種聯合模式和網上預約,效率更高、服務更好了。”儋州國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楊文仲認為,儋州國地稅聯合辦稅模式,對該公司業績提升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談及辦稅新模式的經濟和社會效應,儋州市地稅局局長羅章旭表示,近年來,該局通過推行“一窗一人一機”等系列便民辦稅服務舉措,避免了納稅人兩頭跑、多頭跑,徹底打通稅企服務“最后一公里”,實現納稅人最多跑一次的服務目標。在保證稅款安全的同時,此舉極大地提高了納稅人的滿意度和稅法遵從度。(本報那大3月27日電)
巨變30年
目前,通過深入推進“放管服”
海南國稅總體辦稅時間壓縮60%以上
進一步提升了辦稅服務質效
2016年年初,我省海口市國地稅局、儋州市國地稅局率先在全省嘗試推行“一窗一人一機”聯合辦稅模式,實行“一窗式”服務,實現了納稅人“進一家門,辦兩家事”
2016年,全省國地稅辦稅服務廳789個窗口中的539個窗口全面實現了“一窗一人一機”聯合辦稅模式,實現互辦業務100項以上
2017年,全省國地稅辦稅服務廳880個窗口(含政務中心)中的624個窗口全面實現了“一窗一人一機”聯合辦稅模式,實現互辦業務200項以上
影像志·稅
2007年1月10日,市民在海口市地稅征收所辦理業務。 (資料照片)
2018年3月27日,儋州市地稅局辦稅服務大廳,市民辦理業務快捷高效。海南日報記者易宗平攝
非凡成就
海南率先推進公路規費征收制度改革,取消所有公路收費關卡——
一腳油門踩到底,暢快!
車輛在G98環島高速公路上暢快地行駛著,圖為萬寧與陵水交接處牛嶺路段。海南日報記者李幸璜攝
海南日報記者邵長春 周曉夢 通訊員陳家貞 潘彤彤
“真痛快,從海口開車到三亞,路上居然一個收費站都沒有。”3月23日,游客蘇靜開心地這樣告訴記者。她說,在內地自駕游走高速時,每次停車繳費都讓她覺得厭煩,只有在海南,才感受到了“一腳油門踩到底”的暢快感。
時間回溯到1994年。當年,海南推出公路規費征收制度改革,到如今,海南仍是全國唯一能夠實現“一腳油門踩到底”的省份。改革持續煥發的生命力,更彰顯出海南的改革意識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
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后,經濟發展迅速,全省機動車的保有量以每年約20%的速度增長,使得海南公路不堪負重,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瓶頸”問題卻很突出;同時公路上存在的“亂設卡、亂收費、亂罰款”現象,影響了海南道路的暢通,影響了海南旅游大省的形象。
海南的交通體制改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公路規費征管體制開始破冰。省委、省政府根據海南的獨特優勢,充分利用經濟特區立法權,在全國率先走出了“一腳油門踩到底”的獨特之路。
1994年1月1日起,海南在全國率先實行了公路規費征收模式改革,將“公路養路費、過橋費、過路費和公路運輸管理費”即四費合一為燃油附加費并統一在燃油銷售環節價外征收。
改革一開始,就有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省高速公路無一收費站,對于普通的司機和運輸公司而言,改革讓他們心中真正意義上的高速公路得以回歸。對于游客而言,改革也讓他們的海南之旅顯得暢快無比,“一腳油門踩到底”成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一張名片。
“‘一腳油門踩到底’改革意義重大,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來的改革標桿。”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林東說,改革不僅體現在籌集到大量公路建設資金上,更體現在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優勢上,它開創了中國最具現實意義的出行交通改革,取消了公路上所有收費關卡,讓高速公路成為名副其實的高速路,方便群眾出行,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的交通規費改革已不局限于海南一省,它還引發了全國改革。2008年底,國家參照海南燃油附加費征收模式,將公路養路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規費等四費合一在燃油稅費中征收,有利地促進了國家交通公路經濟發展。
而在國家有關部委下發的相關通知中也明確指出:“海南省征收的燃油附加費改為高等級公路通行附加費,具體征收辦法由海南省制定。”
這是國家對海南改革給予的充分肯定和特別支持,也為我省通行附加費改革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為配合國家稅費改革,我省出臺相關規定,按“一腳油門踩到底”的方式征收車輛通行附加費,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在全國獨一無二的“一腳油門踩到底”改革也因此得以延伸,實現了無縫銜接。
(本報海口3月27日訊)
大事記
改革歷程
1993年12月,《海南經濟特區機動車輛燃油附加費征收管理辦法》發布,將養路費、過路費、過橋費、運輸管理費“四費合一”征收燃油附加費,同時成立海南省交通規費征稽局,負責開征機動車輛燃油附加費工作。
1994年1月,“一腳油門踩到底”改革正式實施。
1994年4月,《海南經濟特區機動車輛燃油附加費征收管理辦法補充規定》發布。
1996年8月,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批準通過《海南經濟特區機動車輛燃油附加費征收管理條例》,將燃油附加費征收的有關規定由地方政府規章上升為地方性法規。
2008年12月,《海南經濟特區機動車輛燃油附加費征收管理暫行規定》通過,按“一腳油門踩到底”的方式繼續征收車輛通行附加費。
2011年1月,頒布實施《《海南經濟特區機動車輛通行附加費征收管理條例》。
截至2017年底,公路通車總里程從1993年的1.3萬公里發展到3.06萬公里
增長106%
高速路通車從270公里發展到803公里
本版制圖/楊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