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5日,中國駐美使館首次參加哥倫比亞特區文化旅游機構(Cultural Tourism DC)舉辦的使館開放日活動,向美國各界民眾敞開大門。圖為駐美大使崔天凱在開放日歡迎儀式上講話。(中國日報記者 趙煥新 攝)
中國日報5月6日電(記者 趙煥新) 當地時間5月5日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中國駐美使館首次參加哥倫比亞特區文化旅游機構舉辦的使館開放日活動,向美國各界民眾敞開大門,讓他們走進中國使館館舍這一華盛頓地標建筑,近距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科技創新成就。
記者注意到,到當天下午兩點多,人們還在使館正門口的路上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候入館參觀。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美國民眾對中國強烈的好奇心與興趣。據使館提供的初步統計,此次活動吸引了至少3200人到館參觀。
駐美大使崔天凱當天在歡迎使館首批客人時說,“我知道來賓中有很多使館的鄰居,你們也許經常經過這棟美麗的建筑,好奇里面到底是什么樣的。今天,我們很高興向大家敞開大門,并為大家安排了各具特色的演出、展覽和互動活動,還將展示大使館館舍和館藏文物。”
李克新公使(中間)在開放日歡迎儀式抽獎環節與中獎者合影。(中國日報記者 趙煥新 攝)
據介紹,使館館舍是著名美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先生的經典力作。同貝老設計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等作品相似,使館建筑融合了西方現代建筑和中國古代園林的設計理念,汲取了西方講求的不對稱之美和東方傳統的對稱之美,是東西交融、中美合璧、剛柔相濟的完美呈現。
崔大使說,建筑是一門藝術,而藝術是了解一個國家和這個國家人民的最好途徑。今天在使館里還呈現一些其他門類的中國藝術,例如國畫、書法、茶藝、樂器。它們形式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內涵,就是對和平、和諧的追求,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和”。
對“和”的推崇植根于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觀。“我們始終追尋內心的寧和,努力達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你們也許都熟知中國武術,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武術的境界不在于擊技,而在于止戈,這又印證了中國人對‘和’的追求,”崔大使說。此外,在開放日當天,使館還安排了一些關于中國科技和創新的展示,從一個側面反映中國的長足發展。
崔天凱說,經過中國人民幾十年的不懈奮斗,特別是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成功在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在于堅持改革開放、擁抱世界。只有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才能取得更大發展。使館也要秉持開放的理念,進一步向民眾敞開大門,深化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
一參觀者向琴師了解古琴知識。(中國日報記者 趙煥新 攝)
一位在使館參觀的退休工程師Don Riedlinger說,“我一直沒去過中國,所以能來感受中國的氛圍感覺特別好。我在這里看到了中國文化的集中展示。”據介紹,當天使館方面還安排了中國旅游駐紐約辦事處為有興趣訪華的美國民眾提供旅游咨詢;中國國航駐華盛頓辦事處提供美國赴華航線介紹。
由哥倫比亞特區文化旅游機構(Cultural Tourism DC)舉辦的Around the World EMBASSY TOUR(環游世界使館游)已有多年歷史,受到美國首都華盛頓地區公眾的熱烈歡迎。中國使館今年是應邀首次參與這一活動。去年有40多家駐美使館參加了Around the World EMBASSY TOUR“開放日”活動。
(編輯:潘一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