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現’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主題發言受現場參會官員、專家高度認可及贊賞。攝影 劉佳 |
中國日報5月24日電 當地時間5月24日,第71屆世界衛生大會“器官移植服務的全民覆蓋”主題邊會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召開。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前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出席會議并作題為“實現‘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主題發言。
本次會議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世界衛生大會期間首次舉辦的器官移植領域邊會,由西班牙政府主辦,中國作為主要支持國之一參與。除中國外,西班牙、俄羅斯、烏拉圭、卡塔爾等國政府代表也分別介紹了本國器官移植管理經驗。
世界衛生組織總部服務提供和安全司司長Edward Kelley從全球器官移植發展的角度介紹了世界衛生組織的移植方案和未來路線圖。各參會代表就器官移植的全民覆蓋、打擊非法交易、致力實現全球器官移植自給自足及可持續發展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黃潔夫介紹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的法制框架、相關政策和工作體系。中國在公民自愿捐獻、器官獲取和分配、器官移植臨床技術能力等領域的發展成就以及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對器官捐獻移植的監管不斷加強獲得了與會官員及專家代表高度贊賞。
國際器官移植協會前任主席Philip O’Connell 強調各國政府應當建立符合本國國情的器官捐獻體系,努力實現器官移植自給自足。他非常認可中國模式,認為中國模式值得國際社會學習借鑒。
他強調說:“中國模式的基本特征體現在中國政府持續改革的堅定決心,以及在黃潔夫教授領導下移植界專業人士與政府通力合作,高效落實器官移植改革措施。”
對于會上中國模式受到的高度認可與贊賞,黃潔夫解釋道:“我們是用世界的舞臺輸出中國的智慧、中國的方案,解決世界上的難題。我們不是輸出一個中國的模式,而是根據中國社會的情況和中國文化情況,解決世界上的難題。”
他表示:中國愿意向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同時,他認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的工作體系仍在不斷完善中,也需要學習他國經驗。在他看來,中國將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繼續加強和深化國際交流,拓展合作廣度深度,為世界衛生組織《細胞、組織、器官移植指導原則》在全球的實施做出中國應有的貢獻。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發表演講介紹說:“盡管全球每年有13萬例器官移植,但預估的需求接近100萬。”
他肯定了中國對全球器官移植事業的貢獻,并在會后交流時用中文向黃潔夫道謝說“感謝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