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仕曼集團首席執行官盧克·埃利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日報網6月4日電(記者 蔡瀟)全球最大投資管理公司之一的英仕曼集團首席執行官盧克·埃利斯(Luke Ellis)表示,為了從更開放的中國金融業獲益,英仕曼集團正加快在中國發行新基金的進程。
盧克·埃利斯表示:“我認為過去五年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非常大,我們樂于接受更多機會。”
“我們很榮幸能夠成為首個合格的國內基金有限合伙人,現在還成為了私募證券投資管理人。”
英仕曼集團管理的基金總值為1127億美元,2009年在中國開設了辦事處。2013年,該公司被列入QDLP(國內合格有限責任合伙人)計劃下的第一批許可投資管理公司。
英仕曼集團自去年9月起通過其全資外資企業成為中國首批私募證券投資管理人之一,有資格在中國籌集資金并向中國客戶出售在岸產品。
這家總部位于倫敦的公司于12月推出了首個名為AHL中國CTA的在岸基金,該基金融資規模約70億元人民幣,由該集團上海投資團隊管理,主要關注上市期貨,包括農產品、工業商品、債券、金屬以及能源和股指。
英仕曼集團中國區董事長李亦非表示,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將繼續擴大,并將增加原油期貨等新的投資品種。
英仕曼集團上周剛注冊了第二個在岸基金,專注中國A股市場。
埃利斯說:“我們有30年的經驗,可以量化篩選最好的股票,我們擅長將定量模型應用于像中國這樣的新市場。”
他表示,中國具有巨大潛力,因為它是全球流動性最強的市場之一,如果中國的資產管理市場繼續發展并且監管環境改善,那么他們的中國業務將在全球范圍內具有最大的上升空間。
根據招商銀行和貝恩集團共同發布的報告,2016年,中國內地可投資資產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人群規模已經達到158萬。2017年的富人可投資資產總額將達188萬億元。
埃利斯說:“我們希望未來五到十年,通過將國際產品帶給中國客戶和將中國市場帶給國際客戶,能大幅增加我們的業務,為我們的客戶提供高效的回報和優質的服務。”
埃利斯表示,英仕曼集團在中國以兩位數的幅度增長及盈利,他們熱衷于超越競爭對手。
中國于2016年向國際投資者開放了資產管理行業,允許外資設立外商獨資企業以籌集境內基金并投資于大陸證券市場。此前,他們只能通過和當地合作伙伴共同持有少量合資企業的股份才能進入市場。
根據中國資產管理協會的統計,到目前為止,包括英仕曼集團、富達國際、貝萊德和瑞銀在內的10家外國資產管理公司已成功注冊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
(編譯:劉昭延;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