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7月4日電(記者 潘一僑) “脫貧攻堅在行動 綠色發展看興安”網絡主題活動第二站走進內蒙古阿爾山的白狼鎮。白狼鎮沒有狼,它是由蒙語“白力嘎”演變而來,漢語為“富饒”之意。白狼鎮位于阿爾山東南30公里,西與蒙古國毗鄰,邊境線長40公里,2017年底,白狼鎮已實現全部脫貧。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山市大力扶持特色養殖產業,在白狼鎮鹿村建設梅花鹿等動物養殖園區,當地的貧困戶通過貼息貸款購買梅花鹿后,通過在養殖大戶園區“寄養”的方式獲得收益。目前,白狼鎮已有24戶貧困戶參與“寄養”,戶均年增收1萬多元。
據鹿村黨支部書記、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鄭曉林介紹,該村通過產業轉產轉型以養梅花鹿而得名“鹿村”。由于梅花鹿是一種耐寒的森林動物,基于當地的氣候條件,所以在這里養殖最為合適。
記者了解到,這個梅花鹿產業園不僅幫助當地林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同時還盤活了當地的森林,讓森林變成了動態的森林,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同時鹿村利用“產業+旅游”的方式,實現人均年收入24100元。
鄭曉林表示,未來鹿村的發展將追求“精益求精”,致力打造“走進動畫”的旅游產業園。希望吸引更多城市的小朋友來到產業園,親身經歷動畫片里的畫面,與梅花鹿等小動物親密接觸,從養殖園到旅游區、實現產業對接,將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
白狼鎮脫貧速度之快離不開當地領導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據了解,阿爾山全面壓實脫貧攻堅責任,結對幫扶工作深入開展。全市安排444名后備干部及副科級以上干部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共分成9個片區22個工作小組,采取“2+1”模式開展幫扶工作,確保每戶都有市鎮兩級幫扶干部。同時,阿爾山領導干部積極引導貧困群眾克服懶散的行為習慣,樹立脫貧光榮、勞動光榮的發展理念,依托本市產業發展的獎補機制,對于勤勞肯干,產業發展成功的貧困戶給予產業借款獎勵,2018年產業獎補正在開展,通過產業獎補達到激發和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的目的。除了政策上的扶持,阿爾山市保障資金投入,2018年全年預計整合資金1500萬元,上半年已整合財政涉農涉牧資金467萬元。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更是脫貧攻堅承上啟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按照自治區國貧旗縣“脫貧摘帽”整體規劃,阿爾山市將在今年申請退出國貧旗縣序列,讓我們祝福阿爾山的明天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