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7月17日電(記者 潘夢琪) 7月16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與俄羅斯總統顧問團聯合撰寫的報告《培育中俄復興增量:兩國智庫關于中俄經濟金融合作的共同研究》在京發布。報告指出,當前中俄經濟合作存在六大“瓶頸”:兩國貿易投資規模小且結構較為單一;金融合作面臨諸多現實問題;合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兩國市場開發程度較低且在諸多行業存在貿易壁壘;兩國相關部門及項目實施者的認知影響項目的有效執行;“綠色”金融成本較高,納稅人面臨額外負擔。
謝爾蓋·格拉濟耶夫:俄羅斯聯邦總統顧問、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圖片為人大重陽提供)
人大重陽執行院長王文指出,當前,中俄兩國關系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兩國都是世界大國且互為鄰國,雙方長期保持的高水平合作關系,被廣泛視為大國合作的典范。同時,兩國也面臨著幾乎完全相同的六大歷史使命:實現國家復興,維護主權完整,推進經濟轉型,承擔國際責任,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全球發展。然而,兩國輿論和公眾對彼此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偏差和誤解、誤判。因此,為深化兩國全面合作,增進兩國人文和經濟交流,實現共同繁榮和國家復興,有必要就冷戰結束以來中俄兩國合作關系進行全面梳理和分析。
王文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俄羅斯聯邦總統顧問、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謝爾蓋-格拉濟耶夫領銜的俄羅斯總統顧問團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進行合作研究,以期進一步凝聚中俄共識,尋求進一步發展兩國關系的解決之道。
報告指出了當前中俄經濟合作遇到的六大瓶頸,同時也開出六條“處方”:繼續深化政治互信,提高互信“執行力”;加大貿易、金融及投資領域合作規模;繼續為“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培育增量;深化科技合作,推動“智力”合作;繼續挖掘電商合作新潛力,落實地方合作新亮點;積極開展智庫和民間“雙驅動”交流。
格拉茲耶夫指出。中俄一定要要及時發現制約兩國關系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他說當前俄中兩國的政治關系水平非常高。普京總統非常重視對華友好關系,兩國政治合作不斷深化。一個友好、穩定的中俄雙邊關系,不僅有利于兩國,而且對整個歐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繁榮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格拉茲耶夫也認為中俄合作還有很多潛力沒有發揮出來。譬如,兩國在投資領域的提升潛力就很大。目前,中俄兩國領導人已經達成協議,要對接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倡議。那么在這個聯合對接的大框架內,中俄各界如何才能落實兩國最高領導人的頂層設計并層層推進呢?
他認為,在雙方智庫的長期合作中,已經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首先就是確立若干重要原則:第一是尊重主權。第二是互利互惠。第三,重點在于提升兩國相互投資的積極性,使經貿格局更趨合理。尤其要擴大中小企業間的聯系,為民間、商務交流不斷創造更好的條件。中俄應在尊重國際法的前提下,不斷為兩國商務人士的往來提供便利,不斷優化兩國的營商環境。尤其在金融領域,雙方的智庫人員正致力于推進中俄兩國金融與銀行系統的一體化,以促進兩國在經濟上的相互支持,使雙方能夠產生足夠的實力和向心力,從而不受第三方干擾或制裁。
除了加強企業間在貿易投資領域的合作,格拉茲耶夫還強調要不斷提升兩國科技、教育、智庫界的合作水平。他舉例說明:中國的航空企業已經展示出強大的實力,能夠獨立制造國產大飛機;同時,中俄兩國也在共同研制新型飛機。現在的重點是,兩國如何在重要標準和參數上進一步加強協調,統一標準,以實現共同打造巨型高科技企業的最終目標。而為達此目標,除了商業界,學者、智庫之間的交流也應加強。
前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大使姚培生出席了報告發布會。姚培生認為,中俄合作已經有良好的基礎,且有強大的后勁。這是因為兩國間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已經成為兩國關系的指針。只要有這個獨一無二的友好關系作為政治前提,兩國在各個層級、領域的合作就有保障。他還強調,兩國的合作沒有禁區;在各個領域都可以實現深度的合作和交流。具體來說,首先兩國可以在金融領域加強合作,補齊短板,從而為兩國在實體經濟層面的合作提供支持。其次,基礎設施的合作已經取得重大成果,且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第三,中俄合作的精神與模式——兩國在政治上完全平等,在經濟上深度融合——完全可以作為世界大國間開展深度合作的范本,為全世界做出榜樣。
(編輯:潘一僑 蔡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