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8月13日電(記者 周文婷)? 在近期舉辦的2018年國際科技創新論壇上,與會專家表示隨著高鐵網絡的高速發展,近些年長三角區域各城市間的人口往來頻率顯著增加, 隨著該區域人才互動的進一步加強,再過十年長三角城市間的聯通會更緊密,長三角有望形成一個多中心、多節點的城市構架,并且各有特色、結構穩定、互相平衡。
長三角目前共有約20條高鐵線路,是全國高鐵網絡最發達的地區。該區域在全國經濟地位突出,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占全國近20%,并且位于“一帶一路戰略”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
吳志強,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同濟大學副校長近期帶領同濟大學團隊從事的一項研究表明,2015年長三角地區的人口往來密度是2000年的近19倍。“一個創新城市群的架構與發展取決于創新要素來形成一個互動的網絡,而創新要素的關鍵一定是創新人員的互動,”吳志強說。
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所長駱大進說,去年在長三角20個城市里,有大約2800萬人次的公共交通是使用異地公交卡產生的,也就是說使用者來自長三角其他城市,這一比重在全國使用異地交通卡結算的公共交通量上大約占八成。“有了高鐵,許多人得以實現雙城生活。住在蘇州或無錫的人,可以輕松實現90分鐘內就準時出現在上海市中心的辦公室。”駱大進說。
“我們相信再過十年長三角城市間的聯通會更緊密,并且我們會看到長三角形成一個多中心、多節點的城市構架,并且各有特色、結構穩定、互相平衡。”吳志強說。
(編輯:潘一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