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倫敦8月30日電 8月29日,英國主流大報《每日郵報》紙質版和網絡版同時刊登駐英國大使劉曉明題為《打造脫歐后的“全球化英國”一定要與中國合作》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記得2014年我第一次出席范堡羅航展時,僅有3家中國企業參展。今年已達到25家,我為其中的中航客艙系統有限公司成立揭牌。這家公司在伯恩茅斯和貝爾法斯特投資當地英國企業開展研發和生產,充分發揮了中英互補優勢,帶動了兩國航空工業共同發展。
40年前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很少有中國企業到國外投資興業,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國。過去5年中國對英投資超過前30年的總和,累計超過190億美元,接近英國對華投資額。
中英投資合作發展如此迅速,其中一個原因是,英國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英國堅持的開放包容之路是一條富國利民之路。
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對英投資具有互利雙贏屬性。40年前,英國石油公司、聯合利華、葛蘭素史克等成為第一批赴華投資設廠的外國公司,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如今,中英投資合作已從“單行道”變成“雙向高速公路”,英國成為中國在歐第二大投資目的地和第二大投資來源地,從泰晤士河畔皇家阿爾伯特碼頭,到蘇格蘭北海油田,都有中國投資者身影。中國企業從英國學到了先進技術、積累了寶貴經驗、促進了國際化發展,同時也給英國貢獻了稅收、創造了就業,為英國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助力。
以華為公司為例,過去5年該公司在英投資和采購20億英鎊,創造就業超7500個,每年在英國納稅近6000萬英鎊。未來5年,華為將在英國投資和采購30億英鎊,并將在英國高速寬帶、5G通信等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保持開放包容是新形勢下對待外國投資的應有之策。當前,個別國家采取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行徑,各國對待外資的態度成為一塊“試金石”。中國開放的大門正越開越大,將大幅度放寬外資準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擴大進口。脫歐背景下的英國致力于打造“全球化英國”,繼續秉持開放包容的外資政策有利于英國實現長期繁榮與發展。相信英國政府將繼續為外國企業營造友善包容的投資環境。
丘吉爾曾說,“命運不靠機緣,而靠選擇”(Destiny is not a matter of chance, it is a matter of choice)。在當前形勢下,國際社會面臨選擇:是“開放包容”還是“閉關排斥”,是“開拓進取”還是“故步自封”?我希望并相信各國都能做出正確選擇。讓我們攜手為促進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應有貢獻。
* * * * * *
《每日郵報》創辦于1896年,被認為是英國現代報業的開端,目前是英國發行量最大的大眾性日報之一。2018年上半年,該報日均發行量為126萬份,網絡版日訪問量超過120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