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8月31日電(記者 徐偉)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中國私營企業在非洲的投資額超過了600億美元。過去20年,中國一躍成為非洲最大的經濟合作伙伴。
多位專家相信中國私營企業在非洲還有很大的投資空間。
世界銀行埃塞俄比亞項目高管特克魯?特斯法耶(Teklu Tesfaye)說:“非洲的集市上都是中國的產品——服飾、鞋子等任何你想要的商品都是中國生產的。那么,我們是否能讓這樣的情形也出現在其他行業中,比如農業?我們能否引進更多中國的機器和肥料?答案當然是可以的。”
他指出,私營企業是大多數經濟體發展的驅動引擎,因此,我們需要鼓勵私營企業在中非合作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他還補充道,當務之急是讓非洲各國政府創造支持私人投資的環境。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去年三月舉行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中非合作發展潛力巨大。
他指出,非洲擁有比中國更好的耕地資源,他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到非洲去投資。
中國農業大學研究南南合作的李曉云教授指出,隨著中國在非洲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非洲各國需要為中國創造有利的經營環境。
他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通過為非洲提供援助、與非洲開展貿易往來并促進投資的方式幫助非洲發展基礎設施并鼓勵更多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
美國咨詢公司麥肯錫( McKinsey & Company)2007年6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約有超過1萬家中國公司在非洲經營,其中90%是私企。
該報告還指出,這些中國的私營企業為增加非洲的就業機會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些公司89%的員工是當地的非洲人,它們為非洲提供了近30萬個就業機會。報告認為中國企業最終能為非洲人創造幾百萬個工作崗位。
此外,報告還指出近三分之二的中國雇主會為員工提供技能培訓。在從事建筑和制造業的公司,技術工是不可或缺的,這些公司多半會開展技能培訓。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非洲經濟和中非經濟合作的研究員樸英姬說,中國在非洲的私人投資正穩步增長,且2010年之后尤為明顯,這有助于增加非洲的就業機會和改善非洲的基礎設施。
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空間還很大,尤其是制造業。
“制造業是提供了最多工作崗位的行業之一。非洲許多國家正面臨年輕人失業的問題,因此相比其他行業,制造業對非洲國家更重要。”她說。
她表示,政府應鼓勵私營企業通過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方式參與到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當中。
對中國投資者來說,南非、埃及和摩洛哥等國的高科技行業和服務業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與此同時,對非洲國家來說,想要通過改善商業環境實現優勢互補,進一步整合經濟是完全可行的。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在全球改善營商監管改革中的占比達非洲最高,這使該地區創業難度大大降低。
(編輯:齊磊 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