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第12次亞歐首腦會議將于10月18至19日在布魯塞爾舉行。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極端主義思想有所抬頭的國際背景下,亞歐各國更應在基礎設施、文化教育等方面緊密合作,細化行動目標,以更深入的互聯互通來對抗保護主義和關稅壁壘。
中國日報北京10月9日電(記者 付敬)最近,我讀了幾篇讓地球村“村民”走得更近的報道,振奮人心。
一條好消息來自我的家鄉——四川大巴山區。雖然那里還有很小部分農民沒有實現脫貧,但離我小時候生活的村莊五六十公里處修建了一個小型機場,已經處于試運營狀態。這意味著明年我只需花半天的時間,就可以從北京乘飛機去看望家鄉的父母和親友。而上世紀90年代初因求學,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坐汽車,然后改乘擁擠不堪的火車,往返于北京和家鄉的記憶,充滿艱辛。
四川巴中恩陽機場效果圖。(圖片來自網絡)
對于近400萬的巴中市居民來說,這個機場更意味著一個歷史性的巨變。
還有,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我,距離我的家鄉約300公里的重慶市,正在與比利時商談開通重慶與布魯塞爾的直飛航班。自十多年前北京至布魯塞爾直飛航班開通以來,中國的上海、深圳和香港也陸續在最近一兩年開通了與布魯塞爾的直飛航線。
與此同時,北京第二國際機場已正式命名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目前也在全面建設中。
建設中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以提升基礎設施為支撐,積極地參與到全球發展進程之中。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發達的大城市,還是仍在與貧困作斗爭的城鎮村落,都在以開放的姿態擁抱全球化,上述這些都是生動的例子。
許多國家對中國以互聯互通融入世界的行動表示歡迎。近年來,中國與比利時、英國、法國、德國、捷克等國接連開通新的直航航班,中國與其他國家間的互聯互通在不斷改進。
這些令人鼓舞的成果應在10月18至19日布魯塞爾舉行的亞歐首腦會議上得以分享。通過這次峰會,各國領導人將共同討論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全球行動”。
此次會議的召開正值美國與中國等貿易伙伴之間的摩擦不斷升級,國際背景復雜堪憂。美國的政客們又不斷傳播虛構的妄想來擾亂世界秩序,這讓總體的情況更加雪上加霜。
但是,當個別世界大國做出不負責任的舉動時,我們卻不能因此而害怕、退縮。
亞洲和歐洲國家共處于歐亞大陸,應本著共同的目標,設置好合作的議程與優先級,推出區域行動計劃,以更便捷的方式互惠互利,促使彼此更緊密地合作。
亞洲和歐洲領導人每兩年會晤一次,這樣安排是明智的,可以留出足夠的時間去部署落實會晤達成的意向。與會的50余個國家的領導人通過會晤來制定可行性目標,兩年后他們再次碰面,查驗目標的具體落實情況。
當前,互聯互通、基礎設施、文化教育、實體經濟等仍是歐亞大陸合作發展的關鍵詞。因為在西歐和東亞之間,仍有許多國家的偏遠地區處于貧困甚至沖突之中。
所以,在亞歐領導人會晤時,他們需要展示出各自高度的政治意愿和積極有效的行動,通過多邊或雙邊努力,使合作目標細化。比如,可以建設多少公里的公路和鐵路、多少港口和機場、多少學校、多少工廠,都制定出具體的目標。
幸運的是,雖然極端主義和民粹主義有抬頭的趨勢,但歐亞大陸的許多國家都在齊心協力,積極參與踐行一體化進程。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歐盟最近宣布了其在歐亞大陸的互聯互通計劃,許多歐盟成員國都有自己的區域規劃,俄羅斯、印度和蒙古也制定了各自的區域發展計劃。中國也早在五年前就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
互聯互通的廣闊前景令人向往,相對于瘋狂征收關稅來筑起互相阻擊的壁壘,歐洲和亞洲的領導人們更應選擇未雨綢繆圖共贏,提前規劃如何通過更好地協作來契合彼此發展的需求。
互聯互通的意義遠不止互惠互利,更在于攜手應對全球挑戰。各國間的互聯互通也將有助于創造更多亞歐發展的成功案例。正如我的家鄉,不可想象,幾十年前,它幾乎與世隔絕;而今,它與北京和世界的聯系如此緊密。
(編輯:富文佳 黃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