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17日電 (記者 曹德勝)? 10月17日,是第5個國家扶貧日。為深入報道精準扶貧戰略,記者采訪了扎根山區實施精準扶貧的“第一書記”——一位在山西省臨縣磧口鎮寨則坪村扶貧近兩年的女扶貧干部。她的名字叫杜亮姝,今年33歲。
“山西脫貧看呂梁,呂梁脫貧看臨縣”—— 這是在山西流行的一句順口溜,卻反映出位于呂梁山西側的臨縣的貧困程度。臨縣地處山區,耕地面積少,生存條件差,自然是導致該地區長期貧窮的原因。在兩個多小時的采訪中,杜良姝的講述讓記者對全國開展的精準扶貧工作有了新的認識。中央確定了2020年全國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這意味著三千多萬的貧困人口將在三年內擺脫貧困,享有包括溫飽、基本醫療、義務教育等在內的基本生活條件。為此,國家推出一系列扶貧政策措施,包括扶貧資金的投放、針對貧困戶的優惠政策,還動員全國77萬名黨員干部實施精準扶貧,其中包括像杜亮姝這樣的近20萬名“第一書記”。扎扎實實的政策舉措讓人們深刻體會到精準扶貧思想是中央為消除貧困、實現均衡發展,讓全國人民共同進入小康社會的的一個大政方略。杜亮姝是山西省孝義市文化館的副館長,用她的話說,自己是技術干部,本來她的工作是圍繞畫作的。兩年前,當她被動員參加跨縣扶貧時她是猶豫的,兩個孩子年幼,作為母親,她覺得自己是應當陪伴孩子的。但是,當地文化局局長的一句話打動了她。局長在跟她談話時跟她說:“每個時代都會發生一些大的事情,做扶貧的“第一書記”就是這個時代正在發生的大事?!倍帕伶约阂舱J為,如果一個人能參與到國家大事中去也是人生的幸運。所以,這位年輕的母親下了決心,加入到“扶貧第一書記”的隊伍中來。
杜亮姝希望在自己離開寨則坪村之后,村民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中國日報 曹德勝 攝)
杜亮姝告訴記者:“當我決定去做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出點事情來?!笔聦嵣?,作為從孝義跨縣幫扶臨縣的103名“第一書記”中,她是僅有的四名女性之一。憑著一股韌性,杜亮姝用了三個月的時間通過挨家挨戶走訪入戶,逐步熟悉寨則坪村的一家一戶。從一開始老鄉的不理解,甚至遭遇部分村干部的破口大罵,到后來村民的逐步接受,甚至在去年磧口鎮黨委任命為為村黨支部書記,杜亮姝的辛勤付出和用心良苦在她平靜的講述中可見一斑。從她的很多細節性的描述中,記者深深感受到她的扎根投入。杜亮姝對于村里的貧困戶了如指掌,對于村里盤根錯節的復雜關系她簡而化之,對于她引進的扶貧項目如數家珍,對于一些因老致貧、因病致貧的村民她感同身受。
杜亮姝是一個善于用心、善于動腦的人,能夠因地制宜,把當地優勢和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緊密結合。由于寨則坪村臨近當地旅游區磧口古鎮,杜亮姝積極依托孝義市文化局在文化旅游產業方面的業務優勢,以及個人在文化領域的人脈、技能等專長,建成孝義皮影木偶傳習中心磧口培訓基地,形成集弘揚傳統文化、發展旅游現代、促進就業增收三位一體的扶貧模式。她親自設計“磧口年年有余”旅游鞋墊、“印象磧口”撲克,古鎮地圖棉麻書包,把手工藝布老虎、粗布枕頭、剪紙等藝術做成工藝品,讓更多婦女學習一門技術,創立“磧口布藝寨則坪村加工廠”并將手工藝品在當地旅游區銷售,讓村里貧困家庭的婦女實現穩定就業,增加收入。她積極引資,改善灌溉設施,利用當地優勢,確定本村80畝紅棗提質增效示范采摘園,吸引游客采摘,增加本村農民收入。她帶領村里干部與廣州一家公司,合作開發了磧口古鎮電子導覽地圖,把磧口古鎮所有景點與村內優秀農產品、手工藝品、皮影表演捆綁起來,既有門票收入又有附加產品收入,讓村民通過文化旅游受益,發展了一批村里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她說:“一個領導的思想很重要,農村最需要的是有思想、有能力、有魄力的干部。”她告訴記者,扶貧工作做表面文章是不行的,要接地氣,要行動力。近兩年的工作過去,她自己總結,精準扶貧需要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絕不是一句空話。
農村工作具有很大的復雜性,為了爭當村長、支部書記拉幫結派甚至大打出手的在農村經常聽人提起。記者了解到,不管從主觀還是客觀上講,不是所有的扶貧干部都能把好轄區貧困的脈,從而開出精準扶貧的良方;國家的好政策到基層村莊去執行時多少都會有折扣,有走樣;在眾多的扶貧干部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只是在完成所謂的“政治任務”,工作流于表面,甚至有一部分人會認為既然中央確定2020年全國脫貧,那到時候自然就會脫貧。杜亮姝所在的寨則坪村在徹底消除貧困的道路上也還有很多需要做的工作,但她對此充滿信心。 杜亮姝告訴記者,做扶貧工作要用心、用情、用力,只要認真做事了,沒有辦不成的事。
杜亮姝說,近兩年的扶貧工作對她的鍛煉很大。從一開始完全對于“第一書記”該怎么做懵懂無知,到后來在扶貧戰線上摸爬滾打,她受的委屈是她人生前30年都沒感受過的。但面對再大的困難和挑戰,她沒有掉過一滴眼淚,她用80多份工作簡報記錄了自己近兩年的工作。她說,她深深體會到省委書記駱惠寧在跟扶貧干部座談時說過的一句話:“年輕人在艱苦的地方鍛煉一下也是人生的幸運。”所以,杜亮姝認為,兩年的“折磨”讓她變得內心強大,雖然付出了,但得到的比付出更多。
杜亮姝作為“第一書記”為期兩年的任期下個月就到期了,但她告訴記者,如果需要,她愿意把自己手頭的事情都做完再離開這個她奮斗了兩年的村莊。她去年畫了一幅畫,描繪了她理想的美麗鄉村。她說,扶貧應當和國家的鄉村振興計劃、建設美麗鄉村結合起來,要注重貧困村民的可持續發展,這樣才不會讓已經脫貧的村民返貧。
采訪快結束時,杜亮姝告訴記者:“我希望在我離開寨則坪村以后,村民仍然能過上更好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