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保誠集團亞洲區總部執行總裁黎康忠先生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日報采訪了英國保誠集團亞洲區總部執行總裁黎康忠先生,請他談談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看法。
中國日報:請用三個詞描述中國在過去40年發生的變化。
黎康忠:穩步向前、明智決定、深思熟慮。
中國日報: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40年來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黎康忠:中國市場對外資開放極大地改變了整個國家的命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有機會受到良好教育,這是當今中國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還有一點也非常關鍵,那就是無論處于哪個發展階段,中國都能保持與時俱進,以長遠的發展眼光進行規劃,而不是狹隘和短視。這從側面說明了中國高層采取的許多政策措施都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后的萬全之策。
中國日報:您如何看待中國保險業和資產管理業的增長潛力?
黎康忠:在中國,人壽保險和資產管理市場還有很大的滲透空間。資產管理市場規模在1.8萬億美元左右,大概相當于GDP的15%。而在歐美國家,資產管理規模約占GDP的75%。這就意味著中國市場還有很大潛力可挖,不久以后很有可能在現有規模上擴大六倍。
再來看人壽保險市場。目前,僅有1.15億中國人購買了人壽保險產品或儲蓄型保險產品,相對于14億中國人口或4億中產階層群體比例甚小。毋庸置疑,中國市場增長潛力一定巨大。
在中國,我們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合作伙伴——中信集團,這是一家根深葉茂、非常成熟的國有企業。保誠與中信共同成立了兩家合資企業,我們很高興能有機會與中信集團建立并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作為在中國市場尋求發展的西方公司,我們需要與深諳中國文化、精通如何巧妙應對中國一些復雜國情的人士合作。
中國日報:中國監管機構表示可以允許外資控股其在中國的合資公司。保誠計劃增資擴股中國合資公司嗎?
黎康忠:在開拓中國市場時,我們更傾向于“有機”投資。也就是說,增加人員招聘,加大技術投資,設立更多的分支機構。我們愿意將在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提高到51%或更多。但就目前來講,我們并不打算完全控股,因為個人認為在中國非常有必要找一個有影響力的合作伙伴。
我們的在華戰略是盡可能地尋求擴張。我們把觸角更多地伸向了中國中西部地區,爭取覆蓋更多的省份。公司產品主要有兩種銷售方式:第一是通過代理商。我們的代理商數量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長。2017年底,中國國內代理商數量達到4.4萬,較兩年前翻了一番。第二是通過銀行分支機構。現在,我們的銀保渠道已經遍布4,500個銀行機構網點。中國市場蘊含著巨大機會。中國在保誠全球新增銷量排行榜上排第二位,利潤貢獻度排第四位。考慮到未來機會巨大,今后數年中國市場一定是我們發展最快的市場。
中國日報:保誠最近計劃把在英國和歐洲大陸的業務與在美國、亞太和非洲的業務拆分開來,這是出于何種考慮呢?
黎康忠:主要是為了提高公司整體實力。拆分之后,兩塊業務各自將有更大的空間,可以更靈活地在目標市場上尋找機遇,為廣大利益相關方創造最大價值。英國業務板塊將更自由地與歐洲同業競爭,而不是與保誠的其他業務條線同室操戈。國際業務板塊將專注于保險業三大潛力市場:第一,美國。無論是就規模還是重要性而言,美國市場在全世界保險業都是首屈一指的;第二,亞洲。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穩健,中產階層崛起,是全世界增速最快的市場;第三,非洲。保險業在非洲地區的滲透嚴重不足,由此成為全世界最亟待滲透的市場。
通過拆分,我們將在亞洲各國市場加快投資和增長速度。當然,我們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勢頭已經非常強勁。比如說,去年我們在中國的銷售額增長了43%。今后,我們將更加全力以赴地精耕中國市場,爭取獲得更快發展。保誠保險有限公司還將引入新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將堅持以增長為中心,希望投資于正在發展的企業并且不反對我們將每年產生的利潤再投資于業務發展。通過拆分業務,投資者將有機會決定他們究竟是更希望投資以增長為中心的國際業務,還是投資以現金為中心的英國業務。
中國日報:中國的移動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發展方興未艾。在數字化變革領域,保誠有什么計劃嗎?貴公司打算怎樣將技術和業務模式相融合?
黎康忠:我們正在不斷加大亞洲地區的技術研發投入,準備逐步提高到4.22億美元。資金一方面投向技術改造項目,旨在方便我們的代理商和在銀行分支機構駐點工作的保誠人員,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比如說,整個銷售過程都可以通過平板電腦完成,30分鐘內就能出保單。還有就是與客戶理賠有關的技術。我們正在增大相關技術投入,減少賠償等待期,比如把客戶拿到賠償的時間從15天縮短到一天。為此,我們增加了微信渠道,客戶不僅可以通過微信申請索賠,而且還可以在微信隨時查看理賠進度。
我們正在尋求與中國的一些在線平臺合作,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平臺上銷售產品,客戶可以直接在平臺上購買產品。不過,我們的業務性質決定確實離不開專業人士指導。如果有人想購買保障型產品或健康保險產品,他可能希望與專業人士交流互動,專業人士可以提供咨詢意見和問題解答。在我們看來,僅僅在菜單上推銷產品供客戶購買并不符合客戶的切身利益。雖然人們不介意上網做些調查研究,但是,當涉及到需要做出人壽保險產品或長期教育儲蓄計劃的購買決定時,他們一般想要與人交談。我認為線上線下相結合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國日報:就經營一家保險公司而言,您認為什么理念最重要?
黎康忠: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風險管理理念。優質業務是指銷售的產品恰是客戶所需,此外產品銷售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系統性風險。我們從來沒有銷售過任何短期保障型產品,我們也不會做出任何不切實際的回報承諾。風險管理的關鍵之處首先在于思考需要滿足何種需求,為滿足這些需求銷售什么產品,對客戶做出哪些承諾。
中國日報:在中國您最難忘的經歷是什么?
黎康忠:因為我非常喜歡歷史,所以我從小便懷揣一個夢想——參觀陜西省西安市的兵馬俑。去年9月,我被正式任命為英國保誠集團亞洲區總部執行總裁。之后我第一次休假便是和夫人在中國游玩一周,共同慶祝我們結婚25周年。我們在上海坐上了去西安的高鐵,參觀了兵馬俑展。我兒時的夢想終于成真。
個人簡歷
國籍:英國
年齡:52歲
工作經歷:
2017年7月至今:英國保誠集團亞洲區總部執行總裁
2017年10月至今: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9年10月至今:英國保誠集團董事
2014年10月——2017年7月:歐洲保險公司首席財務官論壇主席
2009年10月——2017年6月:英國保誠集團首席財務官
1997年——2009年:英杰華集團高級財務人員
1987年——1997年: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高級財務人員
教育背景:
1990年,成為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會員
牛津大學工程學碩士畢業
家庭狀況:
已婚,育有三名子女
(編輯:齊磊 劉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