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蔣成龍)30日,風云二號H星及風云三號D星正式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交付給中國氣象局。在交付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風云二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獲頒“風云氣象衛星事業終身成就獎”。
這兩顆交付的風云系列衛星凝結了我國自主科技創新的最新成果,將進一步增強我國氣象衛星的綜合觀測能力與應用服務能力。同時,作為全球觀測業務衛星序列中的成員,將在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風云二號H星于2018年6月5日發射,為我國第一代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的收官之作。風云二號H星繼承了風云二號系列衛星技術成熟、運行穩定的特點,定點于東經79°位置,與之前定點于東經86.5°的E星實現業務接替并往西布局,使得風云衛星在軌布局更好地覆蓋我國天氣系統上游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地區多為高山、沙漠、海洋等無人區域,氣象資料匱乏,自然災害嚴重,災害相對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且以氣象災害居多。同時,該區域也是影響我國天氣系統的上游區域,對該區域進行觀測并獲取有效的氣象觀測數據,有助于提高影響我國的災害天氣系統的預報準確率,減輕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風云三號D星是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的第四顆星,于2017年11月15日成功發射。6個多月的在軌測試結果表明,風云三號D星可滿足大氣探測、溫室氣體監測、空間環境綜合探測等多方面不斷增長的新需求。
風云三號 D 星是目前我國光譜分辨率最高的極軌對地觀測衛星,實現了極軌氣象衛星從多光譜探測到高光譜探測的跨越。它還是我國首顆高光譜和微波組合實現對大氣溫濕度廓線進行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探測的遙感衛星。投入業務運行后,風云三號D星將與C星形成上、下午組網觀測,與靜止星形成高低軌配合,確保我國極軌氣象衛星業務的連續穩定運行,有效支撐“全球觀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
在交付儀式上,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和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張克儉共同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家棟頒發“風云氣象事業衛星終身成就獎”獎牌和證書。
孫家棟院士曾獲“兩彈一星”勛章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風云二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他表示,中國航天事業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小的集體能取得這樣非常偉大的成就,其是在中央領導的關懷下,全國人民各行各業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航天人包括應用航天產品的人,大家共同努力、群策群力、埋頭苦干、大力協同、無私奉獻的結果。
“作為幾十年的航天人,我是非常普通的一員,是和同志們一起共同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尤其是風云系列氣象衛星,是幾代人艱苦奮斗研制出來的,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非常不容易,我個人不敢接受這個獎,”孫家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