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2月4日電(記者 蔣成龍)12月3日,由中國氣象局主辦的“2018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正式啟動。從12月3日起至22日,公眾可訪問中國天氣網,通過網絡投票方式,從國內外備選事件中選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旨在提高全社會氣象防災減災意識,最大限度地預防和降低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
2018年,我國氣象災害事件多發頻發,一是夏季高溫過程頻繁、極端性強,我國度過史上最熱夏天,中央氣象臺連發33天高溫預警,東北、華北多地最高溫破歷史極值;二是臺風強度強,登陸點、影響區域異常偏北,7月三臺風接連“光顧”上海,登陸后均繼續北上影響京津冀,歷史罕見。9月中旬“山竹”強勢來襲,廣東、臺灣等多地掀起狂風驟雨;三是暴雨、強對流偏多,6月北方多地出現大范圍強對流天氣,南方連續強降水致多地內澇,受災嚴重,7月底新疆哈密罕見特大暴雨引發洪水;四是寒潮涉及范圍廣、影響偏重,1月寒潮侵襲中東部,多省遭暴雪近900萬人受災;五是海南大霧影響重,春運期間瓊州海峽遇海南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久大霧天氣,大批返程旅客被迫滯留。
在全球變暖、極端天氣事件增多的背景下,世界其他地區也出現了許多高影響的天氣氣候事件,包括災難性的暴風雨、臺風、火災,危害健康的熱浪和干旱。2月,北極圈遭極端暖流入侵,罕見“發燒”;3月,寒流橫掃歐洲多國致60余人遇難;7月,特大暴風雨致普吉島游船傾覆,47名中國游客不幸遇難;9月初,日本遭遇自1993年以來最強臺風“飛燕”襲擊,關西機場被淹;11月初,受前期高溫少雨影響,美國加州爆發山火,85人遇難,燒毀近2萬棟建筑,這場山火刷新了全美山火致死和毀壞程度紀錄。
從這些人們印象深刻的氣象災害事件中,由國家氣候中心組織的評審專家已經初選出國內14個、國外15個備選事件,供公眾投票評選。公眾可以通過中國天氣網(www.weather.com.cn)、中國氣象網(www.cma.gov.cn)以及相關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推出的評選專題進行投票,選出國內10個、國外10個天氣氣候事件。中國氣象局將根據公眾投票結果,在2019年年度新聞發布會上面向全社會公布2018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參與投票的所有網民都有機會參與抽獎,其中一等獎1名,其他480名幸運網民將分獲二、三等獎、幸運獎及參與獎。
舉辦這次評選活動的意義,在于宣傳普及氣象防災減災和氣候變化應對知識,提高全社會氣象防災減災及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意識,增強公眾避險、自救、互救的能力,以最大限度地預防和降低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
該活動自2007年開展以來,至今已連續舉辦了12屆,每屆都吸引了大批網民參與和媒體關注,已經成為宣傳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普及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的一個重要平臺。
(編輯:富文佳 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