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初萌,嫩枝吐綠。全國兩會時間的來臨,提醒著人們:莫負好春光,以滿腔熱情擁抱新時代,以奮發姿態逐夢新時代。
從紅土地來到首都,代表委員們迅速切換工作模式:梳理履職成果、熟悉大會材料、接受記者采訪……奔波忙碌的背影后面,是一份份厚實的“代表作業”“委員作業”,是飽含暖意的民生情懷和對高質量發展的深入思考。
兩會現場,代表委員是主角,被記者們用“長槍短炮”圍著,一舉一動都受到關注,一言一語都被記錄下來。沒有過硬的履職成績,沒有合格的“代表作業”“委員作業”,沒有帶著民生溫度、發展高度的一線調研和深思熟慮,哪有那份坦然與自信。從這個意義而言,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代表委員盡責履職的“考場”。
這個“考場”,既關乎凝心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影響著每個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縱觀這些年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無一不是迎著時弊去,無一不是為了民生來,無一不是奔著發展思。
作為多年跑兩會的記者,我深知這個“考場”的重要性。當我們開始面對個稅起征點提高至5000元的新政時,前幾年關于提高個稅起征點的建議聲還言猶在耳;在沒有WiFi服務的地方出差寫稿時,我可以隨時隨地連上手機熱點,因為自去年的全國兩會后,流量漫游費成為歷史名詞;社會上關于醫療、住房、教育“三座大山”的戲稱一開始出現,代表委員有針對性的建議就在兩會上相繼提出,隨之而來的是一個個富有成效的對策,這個話題熱度不滅自消。
經歷兩會“考場”的孕育、沉淀與思考,一個個美好期待照進現實,證實著這個“考場”是發展之考、民生之考。相信在這個生機勃發的春天,代表委員們在共商國是、資政建言的“考場”上,必將用一份份熱氣騰騰的建議提案,勾勒出加快發展的鮮活路徑,描繪出更加生動溫馨的民生圖景。
“考鈴”已經敲響,“考生”已經就位。我們期待,今年的兩會“考場”成績更出彩!(記者 張武明)
(張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