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癌癥中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急劇上升,龐大的癌癥患者診療需求加上醫療資源結構性的分布不均,催生了海外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內患者紛紛將目光瞄準海外。
然而,患者去國外看病中間有太多的流程和許多不確定的環節,加之醫療費用高昂及語言文化的挑戰,讓普通人很難享受這些服務。如何不出國門就能夠獲得海外醫療服務,成為更多普通患者的心聲和期望。
作為一項在國際上已經成熟并具有高價值服務的國際二診,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人熟知和接受。
國際二診拓展跨境診療行業
據悉,“國際二診”,即國際第二次診療意見,是在個人罹患癌癥等重大疾病,對診斷及治療方案產生疑慮、糾結與決策困難時,依托國際二診服務機構的優質海外醫療專家資源以多學科專家合作的方式,由國際專家團隊對患者提供的完整病歷資料進行再評估,出具公正、科學、前沿的第二診療意見報告。國際二診能夠更大程度地減少漏診、糾正誤診、優化治療方案,患者不出國門就可享受該服務。
沃迪康首席執行官、首席醫療官吳世新
“早在27年前,沃迪康國際(WorldCare International Inc.)就已經開展了國際二診服務,首先是服務于中東等缺少醫療資源的地區,逐漸到北美、歐洲、南美等發達及發展中地區的國家。最初主要業務在遠程放射學方面,把放射的片子掃描后,經過網絡進行傳輸及會診。之后,與麻省總院、梅奧等知名醫院進行合作,逐漸發展到今天擁有七個醫學中心的聯盟。”沃迪康首席執行官、首席醫療官吳世新告訴記者,經過這樣的戰略合作后發現,不僅是放射學,其他的醫學方面也都需要整合在里面。因此,慢慢演化成現在的國際二診服務。
“我們通過國際二診服務的近3萬病例看到,有26%的病例診斷結果被修正,76%的治療方案被優化,所以國際二診服務是對目前中國醫療資源和服務的補充與賦能。”吳世新說。
“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在補充、賦能中國醫療資源和服務的過程中,還需要與國內醫護同仁共同合作與成長,落地基于融合誠信、公正、科學、人文關懷等理念的國際二診醫療服務。由此帶來的服務才能夠不透支患者的信任,爭得國內同仁的支持,回歸醫學的本質。”吳世新表示,醫學的本質是“偶爾治愈、常常安慰、總是幫助”。
然而,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和治療費用高昂,是患者獲得優質醫療資源時遇到的需求痛點。“如何讓更有價值的醫療資源普惠于民,幫助更多的人追求更高的健康水準,是沃迪康持續發展的動力所在。”吳世新說。
與保險公司合作讓國際二診普惠于民
作為國際二診享譽海內外的服務提供商,沃迪康與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梅奧診所等七大權威醫學中心旗下的幾十家醫院組成了世界醫學聯盟,并與聯盟成員醫院在戰略、技術及操作層面上形成緊密合作,是中國通向美國優質醫療資源的橋梁,致力于打造國際遠程醫療服務平臺,為中國醫療健康行業提供國際化解決方案。
通過國際二診優質的醫療資源能夠帶動醫療服務升級,如果將國際二診與醫療保險融合并產品化,勢必能夠帶來醫療服務模式的升級,真正實現診療費用可控及擴大服務覆蓋范圍。
不久前,沃迪康在騰訊旗下保險代理平臺微保發布的“抗癌全流程解決方案”中,負責為罹癌患者提供國際二診服務。
“沃迪康一直在不斷地尋求和保險公司合作,讓國際二診服務匹配重大疾病的診療,并將單純的重疾財務理賠轉化成重疾醫療服務理賠模式。真正促進健康醫療險的升級和迭代,有效地解決國際二診費用昂貴及無法普世化分配的痛點問題。”吳世新說。
據了解,目前中國跨境醫療服務機構數量眾多,然而質量參差不齊,亟需把國際醫療服務標準和模式有序地引進中國,同時需要培養行業人才,建立更多合作。
“在尊重醫學本質的前提下,給予患者合理且公正的期望,用愛心和誠信服務患者,這是我們最想做的事情。”吳世新告訴記者,未來希望通過國際二診的模式,打破醫療孤島,培養行業人才,除了與眾多美國知名醫療機構合作外,計劃與國內醫院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帶動更多優質醫療資源和知識的分享和流動,通過對患者病例的國際分析為中外醫生的交流和培訓提供暢通的平臺,從而讓患者得到有尊嚴、有效的服務。
(圖片由沃迪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