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節目到處有,臺灣電視臺尤其多。
19日,一家臺灣政論節目中,時事評論員李正皓用超級激動的語氣,描述了一幅大陸饑荒圖:
“中國(大陸)自己內部沒有肉、沒有糧,現在去課澳洲牛肉、大麥的稅,大陸沒有蛋白質缺乏到要去吃田鼠!”
觀哥和田鼠一起表示懵圈。我們的讀者中有多少人從來沒吃過這玩藝?翻了好幾年的數據,我國居民主要肉食消費集中在豬肉和雞肉,其次是牛肉和羊肉,從來都沒有田鼠肉?。?/p>
田鼠:???
翻翻整個網絡,也就華農兄弟表演過吃養殖的竹鼠,不知道這是不是李評論員的信息來源?如果是,那臺灣政論節目道聽途說、捕風捉影的傳統發揚得夠可以。首先華農兄弟吃的是竹鼠,不是田鼠;其次那是表演性質的,沒幾個人真吃;最后就算有一些人吃養殖的竹鼠,那也只是圖個新鮮,大陸居民不缺肉吃。
更何況,新冠疫情來臨后,出于安全考慮,竹鼠養殖場早已關閉,華農兄弟也轉行去挖竹筍了。這位臺灣政論家,信息不僅不準,而且還滯后的挺厲害。
一個節目奇葩點,不是啥大問題。但從2013年的“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到2019年“大陸人吃不起榨菜”,再到今年的“大陸人沒有肉吃只好吃田鼠”,臺灣節目爭先恐后地奇葩,那就有點問題了。
臺灣電視節目是“唯收視率論”,別管內容有多假,只要能吸引到人看就是贏家。在這種氛圍下,“語不驚人死不休”自然成了評論員的選擇,比拼底線也是常見的結果??戳松线叺囊曨l不難明白,評論員們最流行的就是做各種夸張的肢體和表情動作,配以夸張的言詞。
某種意義上,臺灣的電視評論員們都是演技派,專業程度不在分析,而在于迎合觀眾,吸引觀眾看自己的節目。這種奇葩節目的接連出現,根源在于臺灣當局對大陸的丑化,又在臺灣這種不健康的媒體環境中進一步發酵,形成惡性循環。同一批人,天天給觀眾念叨“大陸窮、大陸丑、大陸落后幾十年”的三字經,把這種錯誤觀念植根到一部分觀眾腦袋里;再利用這幫觀眾捧紅自己。
還是那句話,了解大陸的真實情況哪有那么難?一張機票足夠。但第一,臺灣這些演技派眼界就那么一點,堅決不出島;第二,就算有人了解大陸真實情況,只要一說實話,就容易遭到圍攻。
特別是現在臺灣當局忙著搞“臺獨”,行政當局打壓不同意見,敢為大陸說實話的媒體人空間就更小了。
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20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第二任期就職演說里,還是絕口不提“九二共識”、不接受“一國兩制”。指望著臺灣島內部自上而下改變這一惡性循環,怕是很難很難。
當然,也不是沒有改變的可能。去年那位說我們吃不起榨菜的臺灣名嘴黃世聰,收到一箱榨菜后立即轉變了風向,變著法地吹我們的C919國產大飛機。
只是臺灣的評論員們不能老想著騙榨菜吃,長久還是得自己努力, 畢竟謊言終究有一天要被揭穿的,說真話才能一直有飯吃。
(張周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