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0年深圳成立特區以來,廣東屢屢抓住歷史發展機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進取,使廣東面貌發生天翻地覆變化,諸多指標領跑全國。同時,廣東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先行區,也為全國改革開放事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當前,全面深化改革事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關鍵階段,在面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國際國內新形勢下,廣東必須持續樹立五大優勢,助力領跑全國高質量發展。
第一,推動廣東領跑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突出創新發展的優勢。創新發展是引領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突出創新發展就是解決廣東發展的動力問題,抓住了創新,就等于抓住了牽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一是創新發展理念不是憑空來的,必須是在深刻總結廣東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是針對廣東在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需集中反映廣東省委、省政府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二是突出發展的創新性,在著力突出經濟發展動力創新性的同時,也要同步推進服務廣東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及科技研發管理體系創新等方方面面的舉措,還要突出創新主體的大眾性、創新活力的廣泛性、創新形式和創新方法的多樣性與關聯性,切實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體系。
第二,推動廣東領跑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突出協調發展的優勢。協調發展是廣東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突出協調發展就是解決在廣東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廣東經濟的發展水平確實存在較大的不平衡問題,甚至于有“最富地方在廣東,最窮地方也在廣東”的說法。要聚力粵東西北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毫不松懈地抓粵東西北聯通珠三角的高快速交通網絡建設,大力提升產業園區建設水平,堅定不移推進新區起步區建設;珠三角要更好發揮在對口幫扶和產業共建中的作用,把好政策覆蓋到粵東西北,激勵更多企業前往粵東西北投資發展;要扭住新農村建設,推進城鄉協調發展;要補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短板,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事業相協調,讓群眾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要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第三,推動廣東領跑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突出可持續發展的優勢。綠色發展是廣東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突出綠色發展就是解決廣東在發展過程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推進美麗廣東建設。一是在認識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進一步加強廣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動廣東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二是在行動上要堅決打好生態文明建設持久戰,通過構建有利于生態的國土空間格局、構建綠色低碳的產業體系,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推動中央生態文明改革決策部署在廣東落地見效。三是在保障上,以立法守護藍天綠水青山,通過立法,引導推動廣東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
第四,推動廣東領跑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突出內外聯動發展的優勢。一是要構建開放新格局,優化深圳、廣州等主要城市的區域布局,提升廣東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外聯結水平,實現廣東全省各地開放能級提升;二是要培育開放新動能,圍繞加快構建以創新為引領的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通過高質量的產業基礎、高水平科技合作、高質量外資項目、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培育引進,形成擴大開放新的動力支撐;三是要形成開放新優勢,在國家開放政策體系中系統謀劃走出去的戰略布局;四是要搭建開放新平臺,通過推進高標準建設廣東自貿試驗區試點經驗集成創新、深化粵港澳合作,務實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再次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開放“試驗田”;五是要創建開放新環境,把建設公平公正、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第五,推動廣東領跑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突出包容性普惠性發展的優勢。包容性普惠性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一是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使全體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二是要努力消除影響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制度性障礙,抓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個主攻方向,解決好民眾關心的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問題,補齊民生社會事業發展的短板,補齊扶貧開發的短板,扎扎實實辦好各項民生實事,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南粵人民。
要推動形成廣東領跑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必須從鍛煉干部隊伍,建立統籌機制及制定考核體系三方面發力:
首先,建立一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干部隊伍。尚賢者,政之本也。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的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的一系列重大舉措以及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這些大政方針要落地生根見實效,離不開一支黨性好、素質優、能力強、作風硬的干部隊伍,因此就必須要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加強干部隊伍建設,需要真正把“從嚴”要求落實到干部隊伍建設上,關鍵要從強化監督意識、突出監督重點、改進監督方式、形成監督合力等方面加強干部隊伍的監督管理工作。
其次,建立一個推動廣東高質量的統籌體系。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有機統一的同時,要著力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相關體系。一是要建立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經濟體系,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及動力變革。二是要建立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調控體系,努力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三是建立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策協同體系,加強政策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要統籌各項政策。四是建立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制度環境體系。
再次,建立一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考核體系。一些地區和部門在經濟工作中習慣了追求高速增長,現有的政績考核和部分配套制度,還未跟上“高質量發展”這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思路的根本要求,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造和完善制度環境,以強有力的考核指揮棒,激發起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