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推動張家界景區有序恢復開放
劉革安
新冠肺炎疫情給各地的旅游等產業帶來嚴重沖擊,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張家界市市長劉革安介紹,疫情一度讓全市旅游按下暫停鍵,現在張家界推動景區有序恢復開放,還將通過加快發展全域旅游,組建旅游網紅直播團隊,大力發展流量經濟等,促進旅游業全面復蘇。他介紹,目前全市經濟已企穩回升,今年主要目標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在這個前提下盡可能保持經濟的合理增速。
求平衡
統籌疫情防控和旅游復蘇
北青報:新冠肺炎疫情給張家界此前市政府工作報告的年目標帶來多大影響?如何減少損失,恢復旅游業的生機?
劉革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一度給全市旅游按下了“暫停鍵”,目前雖然正在逐步恢復,但完成年初旅游發展的相關指標會有難度。
目前,我們正努力抓好統籌疫情防控和旅游復蘇的各項工作。一是鞏固疫情防控成果。落實和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把“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擺到突出位置抓緊抓實。加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落實景區開放“兩方案一評估”措施,推動有序恢復開放,不斷鞏固防控戰果。
二是強化政策支持力度。狠抓政策落實,落實中央惠企政策和湖南省出臺的支持復工復產相關措施,將政策精準滴灌到企業身上,特別是落實好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下調增值稅稅率、企業養老保險費率,延緩繳納所得稅等涉企利好政策,幫助企業渡難關。實施旅游復蘇“310”行動計劃,落實支持旅游企業紓困“十項政策”、旅游行業苦練內功“十項要求”、啟動旅游市場“十項措施”,全力支持旅游行業復工復產。
三是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發展全域旅游為契機,構建“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和“商、養、學、閑、情、奇”新要素的旅游全產業鏈,提高旅游消費水平。推動“旅游+”,提質發展觀光度假、康養休閑、民俗體驗、體育運動、紅色文化等旅游產品,加快建設自駕車房車旅游營地、研學旅行基地、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積極創建“體育+旅游共建示范城市”。
四是加大旅游營銷力度。加強全媒體推廣、全鏈條營銷,提升張家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有舉措
嚴查誘導二次消費等行為
北青報:張家界此前提出,加快建設天門山旅游經濟帶,持續推進張家界大峽谷5A級景區創建,推動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這些規劃將如何落實?
劉革安:張家界正在加快發展以“三星拱月、月照三星”為核心的全域旅游,突出武陵源這個“月”的核心地位,加快發展東線旅游、西線旅游、南線旅游這“三顆星”,天門山旅游經濟帶是南線旅游的核心,張家界大峽谷是東線旅游的核心,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是西線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方面,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是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目前,湖南省正在編制《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規劃》,按照省里要求,我市正在編制《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桑植段規劃》,將深入挖掘長征背后的故事,保護弘揚傳承好紅色文化。
北青報:張家界提出持續推進“鐵腕治旅”,將采取什么硬核舉措?
劉革安:我們2018年啟動并持續開展“鐵腕治旅”專項整治行動,取得了良好成效。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張家界的旅游環境,重拳整治旅游亂象,不斷提升我市的旅游美譽度和滿意度。具體來說,將進一步打擊誘導欺騙消費、線上非法經營、追客趕客、商業賄賂、非法營運等5個領域的亂象,進一步推進景區門票“一票制”、旅游傭金“公對公”和“導游歸社”工作,進一步規范景區景點、演藝場所和旅行社經營、導游的日常監管,進一步完善旅游市場價格體系,嚴厲查處門票價格高掛低售、價格欺詐和誘導二次消費行為。
尋機會
組建“旅游網紅”直播團隊
北青報:近年來,很多旅游景點都因為在網絡上的傳播提升了人氣和收入,張家界在這方面將做哪些嘗試?
劉革安:張家界也緊跟現在的發展態勢,一是開展好以網宣張家界、網播張家界、網購張家界等組成的“網游張家界”活動;二是加強新媒體營銷,積極運用微博、微信等營銷手段,組建“張家界旅游網紅”直播團隊,借由網紅的影響力帶動景區發展;三是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未來三年建成一張高質量的張家界5G精品網絡。
北青報:張家界提出重點抓好流量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產業形態,努力搭建直播平臺等,這些方面將做哪些探索?
劉革安:張家界作為知名旅游目的地,發展流量經濟有較大優勢。我們的著力點一是發展智慧旅游,完善旅游大數據、公共服務、商務服務、旅游監管功能,形成全產業鏈與游客全方位的對接體系、政府與全產業鏈的服務和監管體系、線上與線下的對接體系、區域與行業的融合體系等四大體系。二是抓電商消費,把線下交易和線上交易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打造“直播+助農”模式,把游客變成固定的商品客戶。三是抓平臺搭建。通過搭建直播平臺、網約車平臺、電商平臺、旅游大數據交易平臺、創新創業平臺、投資平臺,促進經濟要素流動,促進高質量發展。
消影響
盡可能保持經濟合理增速
北青報: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有多大?
劉革安: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沖擊。一是經濟下行壓力大,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鏈恢復面臨新的挑戰,企業生產沒有達到滿產滿能狀態;二是旅游主導產業恢復壓力大,疫情對我市旅游業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住宿餐飲、文化演藝等服務業帶來巨大沖擊,旅游業恢復需要一段時間;三是財政增收保支壓力大,1至4月,我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地方稅收收入均不同程度下降。
北青報:今年地區生產總值預期目標是否會調整?
劉革安:年初確定7.8%的經濟增速是在疫情發生之前,疫情發生后經濟社會發展確實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確保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在這個前提下,盡可能保持經濟的合理增速。
目前,全市經濟已企穩回升。下一階段,重點抓好幾方面工作。一是抓好“六穩”“六保”,堅持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補齊民生短板,穩定物價,保障糧食和能源供給。二是推動旅游經濟復蘇,積極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多措并舉推進文旅企業、景區景點復工復產,打好旅游市場復蘇“組合拳”;三是推進產業項目建設,繼續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抓好地區特色產業發展。
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 統籌/劉曉雪
(本報記者 李澤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