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明旅游,你就是最美的風景
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一群孩子在編排“創意1米線”,倡導文明旅游新風尚。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旅途中,每個人都是別人眼中的風景。
自上月20日我省恢復跨省團隊旅游后,旅游市場迎來一輪出游高峰,所有A級景區接待量由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30%提升至50%。旅游業重新恢復生機的同時,人們期待,讓文明旅游成為“最美的風景”。
守住“一米線”,距離產生美
“文明游天下 快樂你我他”“因為愛你 離你一米”“公筷公勺分餐食”……7月27日,在福州林則徐紀念館內,游客和市民朋友分別在“文明樹 樹文明”卡通樹上貼上文明旅游標語。
當天,福州市委文明辦、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啟動“文明旅游 健康出行”系列宣傳活動。福州市A級景區景點、文化場館、星級酒店、旅行社、導游講解員等五大行業代表組成“愛旅游·行文明”的文明旅游先鋒隊,做文明旅游的踐行者、倡導者、助力者,營造濃厚的文明旅游氛圍。
“福州道德建設先進典型”劉小明等5人被聘為文明旅游監督員,以榜樣的力量向廣大市民游客傳遞文明旅游精神。
與此同時,福州市在全市A級景區景點、旅游集散中心、星級酒店、文化館等110個重要位置,設立“文明旅游 健康出行”示范崗,并通過“創意1米線”,倡導“距離遠一點,安全近一點”。
18日,記者在福州三坊七巷小黃樓購票點看到,游客們秩序井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自覺按照新增的“一米線”標識排隊。
“距離產生美”,短短一米距離,夯實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人際交往的安全感,彰顯出文明旅游新風尚。記者在武夷山、廈門鼓浪嶼等景區看到,除了各景區售(取)票處設有“一米線”提示牌、地面畫有“一米線”醒目標識外,景點大門、檢票口、游客服務中心、交通換乘廣場等都設有宣傳標識,倡導游客文明旅游。
武夷山景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跨省團隊游恢復后,景區最大日承載量調整至50%,達到16000人。為嚴格執行“限量、預約、錯峰”等措施,當地利用智能化系統進行科學管理,根據實際客流情況,安排旅行團分批次、分入口進入景區,預防人員聚集。
在平潭仙人井景區,停車場、售票廳、景區入口等顯著位置都有“文明排隊”“保護環境”“佩戴口罩”等提示牌。
“測體溫、出示健康碼、間隔一米排隊,雖然游客不少,可景區規范管理,我們很放心。”來自晉江的施作棟先生第一次到平潭旅游,對當地營造文明旅游氛圍豎起大拇指。
發現不文明,隨手“拍一拍”
上周六,記者在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走訪時,見到一男游客光著膀子行走。志愿者上前勸導,游客陳先生說:“天太熱,光膀子涼快。我還沒注意到這也是不文明旅游行為,馬上改!以后一定不再光膀子了!”說著,他很快套上了T恤衫。
在設立“文明旅游 健康出行”示范崗的同時,福州市委文明辦、市文化和旅游局聯合推出“不文明旅游隨手拍”。市民通過110處“文明旅游 健康出行”示范崗掃一掃“福州微文明”“遇見福州”二維碼,在底部菜單欄找到“有獎曝光”,即可上傳照片。不遵守一米線、隨地吐痰扔東西、打噴嚏咳嗽不掩口鼻等不文明行為,通過“文明哈哈鏡”的方式,以“一正一反”比對,呈現“小舉動大文明”,倡導“文明旅游從我做起”。
福州市委文明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不文明旅游隨手拍”征集活動已經結束,近期主辦方將對這些不文明旅游行為進行曝光,還將在上傳照片的市民中隨機抽出100位,送出旅行茶具+筆記本套裝或話費獎品。
福州市委文明辦提醒游客,在酒店賓館就餐時要遵守文明餐桌禮儀,使用公筷公勺,踐行光盤行動。
除此之外,福州市還發布《旅游行業守信紅名單和失信黑名單管理規定》。被列入“紅名單”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評先評優、資金扶持等活動中,同等條件下優先采用、優先推薦。被列入“黑名單”的,則不予列入候選名單。
父母做表率,文明親子游
暑假親子游是不少家庭的選擇,既能增進親子關系,又能讓孩子開闊眼界,同時也是改掉不文明行為的一個好機會。
上周天,在福州永泰歐樂堡海洋世界,游客葉培勛一家在北極熊館參觀。“爸爸,我想和白熊一起拍照。”6歲的兒子第一次看到白白胖胖的北極熊,興奮地大叫。
“噓,在公共場所不能大喊大叫,知道嗎?”葉太太一邊引導孩子拍照,一邊溫和地教導孩子。“哦,我們小點聲!”孩子馬上虛心接受。
學校放暑假后,家住福州大學城的張女士帶著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去浙江玩了5天。旅途中,女兒的一些舉動讓張女士十分欣喜。“早上退房的時候,她把房間里的塑料袋和其他垃圾整理好放到垃圾桶,還主動把床上的被子鋪好,把枕頭擺整齊。”張女士說,“之前我們一起出去旅游時,她看到我這樣做,沒想到悄悄學會了。”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張女士深知,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身體力行。
張女士說,出發前她們就在行李箱中多帶了一些可降解塑料袋和環保紙袋。“每次吃完東西,我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將垃圾扔進景區的分類垃圾桶。”張女士表示,出門旅游,父母既是旅行的玩伴,更是孩子的文明導師。
“我帶團將近10年時間,看到大多數家長會很重視對孩子的文明教育,但也親眼看見一些不和諧的鏡頭。比如,有家長把小孩抱上景區雕塑,擺造型拍照;小孩尿急,讓孩子就地解決;在旅游大巴上,放任孩子大聲吵鬧,或者把手機游戲的聲音開得很大……這樣的家長,怎能指望他們培養出文明有禮的孩子?”廈門建發旅行社一位資深導游表示,孩子的文明習慣多來自家長的言傳身教,家長應該主動將文明教育這一課題納入旅行的各個環節,引導孩子在旅行中踐行文明,帶走美好回憶,留下文明新風。(記者 郭斌 文/圖)
(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