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鐘櫟娜發表演講。 中國日報記者 鄒紅 攝
中國日報網9月27日電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鐘櫟娜表示,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利用黃河資源的同時,也在盡力保護它。憑借這種自然生態智慧,中國人既保持了生態平衡,又孕育出了數千年的人類文明。
25日,鐘櫟娜在新時代大講堂上講述了自己一位學生的故事:大學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位于內蒙古庫布其沙漠的老家,繼承了父親奉獻一生的植樹事業。
這名學生告訴鐘櫟娜,經過世代的努力,沙漠中的綠洲面積越來越大,樹木生長,動物回歸,一切開始變得充滿生機。
鐘櫟娜不禁感嘆:“人們在利用黃河資源的同時,也在盡力保護它。最后,我們學會了如何與大自然相處。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實踐著這種自然生態智慧,既保持了生態平衡,又孕育出了數千年的人類文明。”
鐘櫟娜在大講堂上還分享了自己通過設計黃河流域游學路線為孩子開展中華文化教育的經驗。她說,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聯結著綿延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和現代中國,是歷史之河、自然與文化遺產之河和生態之河。
她期待各國朋友來到中國時,不僅到訪一線城市,更要到黃河流域看一看,親身感受黃河文明的創意、活力與和諧,參與文明交流互鑒的過程,更加深刻地讀懂中國故事、了解中華民族。
2020年9月25日上午,以“黃河明珠,交響絲路”為主題的新時代大講堂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行。此次活動是第十屆蘭州黃河文化旅游節的重要環節,來自中國、法國、挪威、秘魯的數位嘉賓在大講堂上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中華文明的世界性意義、黃河文化傳承與弘揚、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等議題發表了演講。鐘櫟娜是演講嘉賓之一。
(編輯:劉世東 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