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7日電 (記者 王旭泉)正在參加“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意大利羅馬大學多語言中心主任費德里科·馬西尼(Federico Masini)教授接受中國日報網記者采訪。他表示,意大利人對中國的書寫系統很感興趣,十分享受寫字的過程。
馬西尼教授現任教于意大利羅馬大學東方學系,擔任羅馬大學多語言中心主任。他擔任羅馬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十余年,曾獲“中意友誼貢獻獎”和“中華圖書貢獻獎”。他表示,意大利人對中國的書寫系統很感興趣,老師在黑板上的筆記每個漢字學生們都會工工整整地寫下來,他們十分享受寫字的過程。豐富的中國文化對普通人來說是美食和功夫,對學者來說是中意中歐文化交往歷史,對職業人來說則是中意全面戰略合作伙伴的新發展新項目。
他結合自己長期的漢語教學經驗,在實際的漢語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因材施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對于大學生,采用的交際法和情景模擬法比較有效;對高中生來說,像高年級學長為學弟學妹編寫漢語手冊的任務法,用中文學習世界地理和歷史的內容法更加有針對性。上述兩種學習者都對當代中國的創新發展更感興趣,希望能在中國找到學習、實習或工作機會,拓展自己的學業或職業的發展。
他曾主編《意大利人學漢語》系列教材,領導研制組為意大利教育部制定了《高中漢語教學大綱》并主編了大綱配套教材。在他的積極推動下,漢語教師被納入了意大利國家公務員系統。
據馬西尼教授介紹,羅馬孔院下設羅馬國立住讀學校課堂的高中生,他們留學中國后都成了移動支付的專家,假期陪一批批的親友團走訪中國的東南西北。另外,對社會語言培訓班的成人學習者來說,他們更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醫氣功,詩歌文學,許多主題的文化學術活動都有很多參加者。
“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期刊和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舉辦。
(編輯:富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