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19日電 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中國日報社資深外籍記者聶子瑞(Erik Nilsson)表示,得益于中國的進步,特別是近年來的扶貧努力,中國貧困人口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2006 年以來,聶子瑞一直致力于研究“戰勝貧困后的前進之路”這個重要議題。為報道扶貧、救災和政府政策,他走遍了中國大陸的每一個省份。
聶子瑞表示,講述中國的扶貧故事,是他“一生的使命”。
“我在中國的地震帶、沙漠、山區和其他地質危險地區見證了意想不到的扶貧故事。一路走來,我見到了如此極端的人類苦難,也看到中國奇跡般地改善了那里人們的生活狀況。”
2020年,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聶子瑞也推出了自己的著作《太陽升起——“美國小哥”見證中國扶貧奇跡》。
“我把我的經歷寫成了一本‘冒險書’,講述了中國是如何實現這一奇跡的,以及它都克服了哪些困難。”
聶子瑞分享了自己在青海玉樹等貧困地區采訪報道和組織開展教育扶貧項目的經歷,展示了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狀況和中小學教學條件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玉樹曲麻萊縣的平均海拔超過4200米,這里大多數牧民缺乏放牧以外的技能,基本依賴“牦牛經濟”。在玉樹,聶子瑞看到了中國克服了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等不利因素,給這里帶去了僅僅數年前還無法想象的繁榮。
“即使是在‘地球的第三極’,也看到了中國的扶貧奇跡。”聶子瑞說:“最近回到玉樹,和我2011年第一次看到的玉樹已經今非昔比。”
2011年,聶子瑞在青海省玉樹發起了一個志愿者項目。志愿者通過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給高原上的學校送去了光明。此后他們還送去了電腦、圖書館、藥品、煤炭、衣物及多種設備。
現在,玉樹的學校已經擁有了必須的硬件,比如電力,學校不僅通了電而且還用上了電暖氣。
志愿者項目也把重點轉移到為貧困游牧民提供全額大學獎學金,為高原上的殘疾兒童提供手術經費。
聶子瑞說:“中國一直是全球減貧的主要動力。中國已經使近8億人擺脫了絕對貧困。這充分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精神。我預計中國的發展將繼續加速,在人類福祉的幾乎每個方面都取得進展。”
3月18日晚,中國日報社舉辦了主題為“從脫貧走向振興:中國經驗 世界共享”的線上“新時代大講堂”,中外人士發表演講,總結中國扶貧經驗,講述中國和世界減貧故事,為促進世界減貧與和平發展建言獻策。聶子瑞受邀發表了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