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9月22日電 9月20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14位上升至今年的第12位,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具體到創新集群排名,深圳-香港-廣州和北京分別位列全球前100個創新集群的第二和第三名。
報告稱,自2013年以來中國排名持續穩步上升,確立了作為全球創新領先者的地位,且每年都在向前十名靠近,這“凸顯了政府政策和激勵措施對于促進創新的持續重要性”。
據香港《南華早報》9月21日報道,在全球最具創新力經濟體榜單上,中國以其在高科技出口和創新專利方面的突出表現,離躋身前十又近了一步。中國在132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2,比去年上升了兩位。
2021年版全球創新指數(GII)通過81個不同的指標,展示了132個經濟體的最新全球創新排名。
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中國單位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專利數量高于日本、德國和美國,如按專利總量計算則更令人印象深刻,單位GDP的商標和工業設計數量也是如此。
文章說,近年來,中國越來越重視科技創新投資,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高科技強國目標。
中國創新生態系統值得注意的優勢包括提供正規培訓的公司比例、國內產業的多元化以及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的表現。
法新社報道稱,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和韓國的表現飆升。“疫情加速了創新活動向亞洲的長期地理轉移。”
中國從去年的第14位上升至今年的第12位,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該指數的聯合編輯薩沙·溫施·樊尙表示,中國的創新者各自都很強大,中國現在正試圖更好地將它們組織聯系起來,“以便公共研究更好地為商業創新提供動力”。
從創新集群的地理分布來看,今年全球前十名與去年類似,只有微小變化。深圳-香港-廣州和北京分別位列全球前100個創新集群的第二和第三名,僅次于排名第一的日本東京-橫濱集群,而上海排名第八。排名前100的集群中,中國有19個,僅次于美國的24個,但中國的集群在科技產出方面的增長最為顯著。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認為,疫情期間許多政府和企業加大了創新投資,科學產出、研發支出、知識產權申請和風險資本交易繼續增長。這說明人們日益認識到,創新對于戰勝大流行病以及確保疫情后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編輯:齊磊 黨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