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月25日電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3日刊發評論文章稱,隨著中國基礎設施的進一步改善,快速高效的物流體系將繼續吸引跨國公司在華生產經營。
1月18日,中國交通運輸部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加強公路、鐵路、港口、水路以及交通運輸行業技術和人力資本建設。
文章說,回看中國整個發展過程,交通基礎設施一直是其建設重點。目前,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越織越密,消除了普速鐵路的運輸瓶頸。港口實現了現代化,內河水運網絡得到改善。連接全國各地的高速公路和橋梁已經建成。
《規劃》針對存在的倉儲和運輸狀況不佳、城市交通擁堵以及物流行業人才短缺等問題,計劃推進智能倉儲配送設施建設,提高設備標準化水平,重點緩解城市和國家高速公路擁堵,進一步加強人才和創新建設。
文章說,中國的目標是進一步發展智能交通技術和低碳交通,一步步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
《規劃》注重改善重點制造業的物流,擴大對智能制造的交通支持。這與中國經濟激勵創新和應用新技術的目標是一致的。《規劃》不僅強調為新產業開發新技術,而且強調將新技術注入現有產業,如現代制造業和物流業。總體目標是降低物流成本和提升效率。
文章注意到,《規劃》特別要求務實推動與東盟國家及重要海運通道沿線國家的合作,加強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作,推進港口建設,加強物流信息互聯互通。這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相吻合。
文章說,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一些跨國公司正考慮將生產轉移到其他亞洲國家,而中國正在努力加強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和物流領域,這些優勢使得這些公司很難舍棄中國。跨國公司已經感受到越南和印尼在基礎設施發展方面的嚴重劣勢。隨著中國加強多式聯運和特殊運輸的能力,其交通基礎設施正在上升到世界級水平。
后疫情時代的交通運輸終將恢復到正常水平,中國快速高效的基礎設施將繼續成為吸引跨國公司的一個亮點。
(編輯:齊磊 潘一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