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總書記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論述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輝,是新時代國家安全的科學指南與根本遵循。貴在掌握“六性”:政治性:堅持“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人民性: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集成性,集大成我黨安全思想并追求整體最優的效果;斗爭性,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直面問題、敢于擔當,我黨敢于探索新時代國家安全發展道路;創新性,創新我黨國家安全理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民族復興提供保障并維護和塑造中國特色大國安全;前瞻性地提出了一些具有原創性戰略性的新思想新理論,完善戰略布局。六者之間環環相扣,從戰略導向與整體框架、血液與四肢、神經與經脈系統清明輪廓。
主題詞:總體國家安全觀 政治安全 人民安全 斗爭性 前瞻性 集成創新
2018年4月18日,習近平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首次闡述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基本內涵,強調“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這是我黨對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涵做出的科學界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系統論述與重要講話,無疑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輝,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鮮明的時代特征、強烈的政治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國家安全道路及其保障的科學指南與根本遵循,是強化國家安全教育與黨課教育的重要指南。著力謀劃新時代國家安全事業高質量發展,貴在掌握其科學內涵和特征,賡續建黨精神,彰顯“六性”上做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思想,彰顯出了以下特征:
一、政治性:堅持“以政治安全為根本”
第一,政治安全直接關系到黨的安全與國家主權安危,在國家安全體系中處于最高層次。新時代我國的政治安全出現了新特點。經濟結構深入調整、社會“再組織化”現象明顯、意識形態多元化趨勢凸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直面諸多的變化形勢,各種社會矛盾和國際國內矛盾交織盤踞甚至疊加化,傳統的政治空間向網絡空間甚至太空演變,國際國內斗爭局勢由單一趨向多元、單線趨向復雜,內外結合的斗爭局勢不斷顯現,第五縱隊對于國家安全的危害加劇,國內外、境內外各種妄圖分裂國家的陰謀和圖謀及其勢力蠢蠢欲動,破壞國家政治安全的活動形式多元化,通過互聯網、新媒體甚至生物戰爭等手段矮化甚至破壞政府管治能力,制造事端,危害安全局面。習近平指出,“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總是企圖讓我們黨改旗易幟、改名換姓,其要害就是企圖讓我們丟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丟掉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地位,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其顯著的優勢得到了黨和人民的堅決擁護,因為它適應了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事業發展需要。
第二,對黨忠誠,國家安全工作以堅決捍衛黨的執政地位與政治安全為第一天職?!耙允窞殍b、開創未來,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眹野踩ぷ鞅仨毱鞄悯r明地做到“對黨忠誠”,這一點不能有半點含糊!堅持黨對國安工作的絕對領導,是國安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則。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關心關懷和激勵鞭策轉化為履行新時代職責的動力。在改革中提升國安機關的戰斗力,研究出臺關于深挖間諜分子的群眾路線法則及細則,出臺關于涉藏涉疆反分裂反恐怖斗爭和維護穩定的務實高效措施,細化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和偵破敵對勢力滲透顛覆分裂國家、危害國家安全和加強首腦機關保衛工作、保護首長安全等一系列深層次情報研判平臺和快速偵破案件及其警衛工作的改革舉措,研究出臺非傳統國家安全的舉措和措施,做好諸多領域的國家安全工作,共同捍衛國家安全的良好局面。
第三,重視國家安全工作的政治性是我黨幾代領導集體的一貫思想和執政導向,更是我黨作為百年大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內在基因與獨特密碼。在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上,只有中國共產黨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縱然歷盡諸多坎坷和磨難,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方針不變。安全工作的歷史與黨的歷史一樣長,追溯到建黨的一大,我黨提前組織人員在會議門口盯梢警衛,后來緊急轉移嘉興。周恩來同志通過民主黨派人士廖仲愷被暗殺事件敏捷地認識到安全保衛工作關乎我黨的生死存亡,創建了我黨第一個保衛組織中央特科,下設總務科、情報科、行動科、交通科,負責保衛黨組織的安全和領導人的安全及其收集情報、預防制止甚至剿除敵對勢力和反動分子的破壞暗殺活動并負責培訓我黨情報人員等,周恩來親自負責。同時,通過滲透情報人員安插進國民黨軍隊系統等重要崗位等辦法,秘密掌握國民黨的動向和情報為我所用。錢壯飛秘密截獲武漢方面秘密上報的有關顧順章叛變并出賣上海地下黨組織邀功一事,迅速上報中央,周恩來緊急處置,在危難中挽救了黨。此后,我黨逐步加強安全保衛組織建設,直到建國后建立公安部、安全部等。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均高度重視國家安全事業的政治建設。
二、人民性: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
按照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真正力量,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毛澤東主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比嗣袷峭苿邮澜鐨v史前進的主要力量。我國《憲法》第二條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在我國具有最高地位??傮w國家安全觀將人民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新時代維護國家安全必須緊密地團結依靠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來砥礪前行。這歸根到底也是我黨踐行初心使命的過程,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安全和幸福,安全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安全之花,安全是源頭活水。維護國家安全的目的就是切實捍衛人民安全。首先,在國家安全的諸多工作任務中,人民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這是我們開展所有工作的靈魂和核心。在深挖間諜分子和嚴懲暴力恐怖分子及其捍衛社會安全等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始終要求“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把人民安全置于指定國家安全戰略的顯著位置,想方設法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獲得感”及其“幸福感”,不遺余力,恪盡職守。其次,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注重思想政治引導,重視提升人民群眾對于維護國家安全的思想意識和工作能力。因為,國安力量有限,但是民力無窮。通過設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載體,積極動員和發動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力量,必將建立起新時代捍衛國家安全的屏障和銅墻鐵壁,將一切外敵和間諜分子及其危害國家安全的人與事排除在外面,形成堅不可摧的戰斗堡壘。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為了維護和捍衛人民利益而成立的先進政黨,始終與人民同甘共苦,并肩作戰,是維護國家政權穩固的基礎力量和重要依托。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將人民安全與國家政治安全及其國家利益高度結合的辯證統一體,并且兼顧了新時代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動態和要求,實現了新時代國家安全戰略及其政策的創新發展。第三,人民是國家安全的堅強后盾。國安工作應堅定不移地確立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以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不懈追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眹补ぷ鳛榱巳嗣?、植根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國安的性質所在。須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忠實踐行國家安全為人民的初心使命,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國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通過大數據研判發現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的國安問題,專群結合、精準制導,多措并舉、打擊整治,打防管控治建并舉,依法嚴打來自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等所有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確保國家安全、社會安全、人民安全。推出更多的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的新政策、新舉措,改革“放管服”,使得掌上辦、網絡辦、刷臉辦、一卡辦、異地辦常態化,貼近民生、服務人民、提升質量,這些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
三、集成性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我黨安全思想的集大成,集中了有關國家安全理論的精華部分,運用創造性思維整合到一起,旨在追求一個整體最優的效果。首先,在國家安全的內容上,及時適應了時代發展態勢,理念上更新,兼顧各領域的安全要求,范圍全面化。黨中央在2014年正式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時候特別強調,要“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這11個“安全”中的科技、信息、生態、資源、核等領域的安全要素都是新生的。我黨始終重視國家安全工作,注重“聚焦影響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突出問題”,“發揮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作用,用好國家安全政策工具箱”,統籌推進安全工作。及時應對形勢,拓展安全要素,對于生物、海洋等安全要素予以添加進來,奠定了新時代黨和國家治理安全問題的大格局、大視野、大心胸、大手筆。其次,堅持統籌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辯證關系,把安全工作置于發展的對立統一角度加以認識和科學對待。從哲學視野闡釋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屬于對立統一的矛盾統一體,發展是給安全工作提供優良環境和經濟基礎,安全是發展的必要支持和前提條件,二者并行不悖、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習近平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積極應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局勢的變化,不斷提高我國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其三,在理論根基上,系統集成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精華,增進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首先,這是對中華文明及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挖掘運用。中華文明是世界五大文明之中唯一保存下來的文明種類,源遠流長而歷久彌新,她是古代圣賢治國理政的精髓和精要,也是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財富。諸如居安思危思想,“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币笪覀儠r刻警惕,及時應對危險和不測。2018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倍敲癖舅枷?。從周王朝的敬德保民、春秋輕天重民到戰國孟子民貴君輕思想,民本思想不斷發展演變。后來孔子“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到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些思想要求立君為民,執政者愛民、惜民、用民。新時代中央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在總體國家安全觀中,人民安全作為核心,地位凸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期間中國政府注重想方設法地捍衛和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不計成本、不惜代價。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把人民安全和人民利益置于首位,在此基礎上定位國家安全整體布局。三是“和為貴”思想?!昂蜑橘F”思想出自《論語·學而》,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這是古代君王治國之要。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其“親誠惠容”原則折射出“和”的觀念。“和而不同”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求同存異,兼容并蓄;首創“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通過一帶一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融洽國際關系,在國際關系上注重包容互信與協和萬邦,互利共贏。其次,是對我黨幾代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思想及其國家安全思想的集大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我黨的立足之本和理論指南,我黨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化時代化,付出了不懈努力。在國家安全思想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緊密結合。一是新中國國防安全戰略思想。世界冷戰期國家處境艱難,軍事對立沖突直接威脅國家政權穩定。毛主席采取三反五反、鎮壓反革命、抗美援朝戰爭等重大決策并決策研發“兩彈一星”,執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在國防安全戰略上,以政治安全為核心,以軍事安全為手段,全力維護國家安全,鞏固新政權,關注傳統安全,突出軍事手段。二是進入.改革開放以后的國家安全戰略思想。世界格局多極化,我國加強聯系世界。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領導人關注非傳統安全,軍控、裁軍展現“慎武”姿勢,積極融入世界潮流。鄧小平強調“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改善中美關系,突出發展安全,推進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増強綜合國力,構筑安全保障。江澤民分析態勢——“總體和平、局部戰爭,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蕩”,提出綜合安全觀及其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標志著我國國家安全觀的正式提出。江澤民認為應將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領域要素都納入國家安全框架中,綜合考慮國家、地區和世界的安全,各國應攜手合作、包容互信。胡錦濤主張“對內求發展、求和諧,對外求合作、求和平”,更加關注氣候、糧食等非傳統安全話題,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國際安全作為國內安全依托,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三是黨的十八大后我黨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戰略格局正發生深刻演變,國際安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中國國家安全多元復雜。習總書記創新地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和亞洲新安全觀及其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新理念,國家安全的內涵豐富化、體系立體化。關注的領域廣泛化、安全認知系統化,側重維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吸納非傳統安全,延伸到信息網絡、生態、資源等;其次,體系上不僅涵蓋11個不同的安全領域,而且拓寬到觀念、道路、體制和目標等多層次、多維度,呈現立體型。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深入融合。
四、斗爭性
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直面問題、破解問題,主動擔當、敢于作為,這是新時代我黨勇立時代潮頭、不忘初心使命、敢于探索新時代國家安全發展道路的生動實踐和創新求索。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直面時代變化,在國際國內局勢錯綜復雜的情形下,直面“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需要,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大膽創新而提出來的治理國家安全問題的科學理念和方法論。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實現偉大夢想就要頑強拼搏、不懈奮斗。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勇于戰勝一切風險挑戰!首先,這是我黨在新時代堅持偉大斗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需要。哲學告訴我們,社會矛盾運動是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重要遵循,矛盾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變化的動力,是人類社會前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同樣矛盾運動規律也是循環往復、不斷輪回交替演進的,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產生了,人類社會就是在矛盾的不斷克服與解決的過程中螺旋式發展和上升前進的。同理,解決矛盾總會充滿斗爭的,我們在新時代筑夢中國夢的時代征程上,必然歷盡具有許多新的特點的偉大斗爭,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這“四個偉大”是彼此依托、交融發展、相得益彰的嚴密整體,而偉大斗爭居于首位,它是統攬“四個偉大”的重要前提和力量來源。強調偉大斗爭正是源于我國步入重大風險凸顯期和矛盾疊加深化期。
習總書記在2017年國安座談會時強調:“我們正在推進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時刻面對各種風險考驗和重大挑戰。”2018年,他指出:“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必須勇立潮頭、奮勇搏擊。”2019年,他指出:“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逼浯?,在工作中我們要堅決預防和穩妥處置好對我國產生全局性、根本性甚至顛覆性的重大風險。重大風險之間相互交聯交織、疊加成勢,組建為重大風險綜合體。治理對策就是貴在于“防、控、塑”。防:防早防小,盡早認識和發現諸多種類的重大風險,既防“黑天鵝”,又防“灰犀?!?。掌握機理,切斷聯動,嚴防風險疊加升級,嚴防風險匯聚政治安全領域??兀阂宰羁斓乃俣瓤刂骑L險并減少成本,加強預警、指揮、處置、重建和評估系統建設工作,嚴防“次生風險”。塑:就是塑造安全新理念,維護更高層次和前瞻性的安全工作局面,主動塑造全球穩定的戰略態勢、國家安全的完備體系與強大的國家安全能力,主動捍衛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第三,從習近平國家安全思想的形成背景來深刻認識弘揚斗爭精神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國內發展與國際變革的交織下,我國國家安全面臨新問題。一是伴隨國內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過程而積淀的風險與挑戰因素較多。改革開放的成就不容否定,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相當明顯。黨的十九大指出,如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當下的主要社會矛盾。進入新發展階段,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障礙較多,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與安全發展需要,壓力與挑戰明顯。對外開放背景下影響國家安全的因素錯綜復雜。在內外聯動與安全風險耦合中形成了系統性風險。國際上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及其我國面對的國際國內圖謀分裂國家和制造民族分裂的噪音及其新冠疫情的肆虐威脅等對國家安全治理提出了迫切要求,兼顧發展與安全并維護國家安全新局面成為時代考驗。二是新的國際形勢催生出諸多考驗因素。俄烏戰事催生和加劇了國際格局的大變革與大調整,以往那種國際事務由西方大國主宰局面正在改變,“東升西降”難以逆轉,國際力量的對比正在有利于中國。國際矛盾和斗爭尖銳化、激烈化甚至白熱化加劇,周邊環境不確定性突顯,國際秩序的不確定性與焦慮感顯著;新技術革命重組生產關系,數字時代與人工智能沖擊了傳統治理方式,安全治理成為世界難題。世界范圍內領土主權爭端、地緣軍事較量、民族宗教沖突凸顯,生化武器、恐怖主義、太空爭斗、網絡攻擊等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因素交織在一起,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復雜化。我國越是接近世界舞臺中央,則考驗越大。三是從戰略視野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工作。習總書記指出,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保證國家安全則是“頭等大事”,“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應當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堅實安全保障”。這些論述厘清了國家安全規律的基本輪廓,形成了國家安全的“中國方案”。
五、創新性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我們黨關于國家安全理論的重大創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首先,總體國家安全觀承載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保障的歷史使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傮w國家安全觀是時代的產物,同時又為時代注入了新的內涵,適應了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新要求,助力實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順應了偉大事業、偉大工程、偉大斗爭對國家安全工作提出新挑戰的需要,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滯緩或打斷。順應了時代發展變化的新趨勢:世界“逆全球化”思潮上揚,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影響全球戰略穩定的消極因素增多,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凸顯。只有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理念,同心協力才能實現共享尊嚴、共享發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回應了人民對國家安全的新期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傮w國家安全觀強調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回答了國家安全面臨的新課題,以更長遠的戰略眼光把握國家安全面臨的新課題??傮w國家安全觀既是認識論,又是方法論,為破解我國國家安全面臨的難題提供了基本遵循。其次,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我們黨關于國家安全理論的重大創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把國家安全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來把握,統籌發展與安全兩件大事,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開辟了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理論新境界,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總結我們黨維護國家安全的理論和實踐,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在國家安全領域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立場觀點方法,實現了我們黨在國家安全理論上的歷史性飛躍和對傳統國家安全理念的重大突破,勾畫出維護國家安全的整體布局,深化拓展了我們黨國家安全事業的理論視野和實踐領域,反映了辯證、全面、系統的國家安全理念。把科學統籌作為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方法,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整體推進,又突出重點;既重維護,又重塑造;既講原則性,又講策略性;既講需求,又講能力,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習總書記闡發了一系列原創性、時代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如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切實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把法治貫穿于維護國家安全的全過程各環節,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堅定文化自信,重視生態安全——“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科技安全——科技是國之利器,搶占事關長遠和全局的科技戰略制高點,網絡安全——“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軍民融合——“軍民融合是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增強國家安全工作的戰略性、策略性,樹立底線思維,堅持原則性和策略性相統一;揭示了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的本質特征:國家安全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國家利益至上為準則,三者辯證統一深化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的規律性認識。其三,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維護和塑造中國特色大國安全的行動指南,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傮w國家安全觀蘊含著中國特色國家安全價值理念、工作思路和機制路徑,是指導國家安全工作的科學理論,一是強調領導創新——加強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領導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的根本政治保證,第一次設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主席,建立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中央要求各地區要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的國家安全工作責任制,強化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二是強調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通過法治治理國家安全問題,制定并實施《國家安全法》、國家安全戰略綱要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國家安全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國家安全的總體部署,把國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納入“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三是突出民本情懷,始終把人民安全放在最高位置,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國家安全理念;四是強調組織創新,堅持走群眾路線,大力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夯實國家安全的根基;五是維護和塑造中國特色大國安全,各重點領域國家安全工作穩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風險,鞏固經濟安全基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進文化軟實力建設,提高社會治理水平,軍事、文化、社會保障更加有力,保持港澳繁榮穩定,推進兩岸關系,堅決開展反“臺獨”斗爭,積極維護海洋權益;六是加強安全領域國際合作,鞏固睦鄰友好格局,推進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構建總體穩定的大國關系框架,穩定了外交大局。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和不犯顛覆性錯誤的底線,并主動塑造內外安全環境,在變局中把握規律,在亂象中趨利避害,在斗爭中爭取主動。以全球思維謀篇布局,塑造總體有利的國家安全戰略態勢,在國際舞臺上堅決維護我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六、前瞻性
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提出一些具有原創性戰略性的新理論,完善國家安全的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在繼承中國古代先賢治理國家的哲學智慧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積極吸納了中國共產黨歷代中央領導集體治理國家安全的有益做法和寶貴經驗,站在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制高點,統籌兼顧發展和安全、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華文明的文化瑰寶綜合治理錯綜復雜形勢下的我國國家安全問題,適應了中國社會前進的軌跡和世界人民大團結、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呼聲,始終站在正義的一邊,以天下大同為己任,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權安全和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前瞻性地勾畫出一幅新時代中國國家安全畫卷,大氣磅礴、氣吞山河,入木三分,精準到位。
第一,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前瞻性體現在它科學準確的判斷、發展理念的完善和問題目標的一致上。首先,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基于當前中國國情和對未來國際形勢的預判所提出的,對當下和未來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問題提供了理性的指導。例如,將科技、網絡信息、生態資源等安全置于關注領域就是對未來安全發展趨勢的預判。其次,總體國家安全觀理念完備,涵蓋國家安全的方方面面,劃分11個安全領域,將不同安全的定位界定清晰、規劃明確,便于隨時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最后,總體國家安全觀與我國的安全戰略目標相契合,不僅一針見血地指明了復雜綜合、多元立體是當前我國安全問題所具備的特征,還清晰地劃定了當前我國安全利益的邊界與存在風險的領域,統籌規劃了安全戰略目標的范疇,實現了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的辯證統一。
第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前瞻性體現在它積極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普遍包容的理念詮釋了中國風格、中國胸懷、中國智慧。廣泛的包容性產生的國際影響較為深遠,摒棄了零和博弈、絕對安全、結盟理論等舊觀念,堅持和平發展,積極承擔與我國國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責任,奉行積極防御的國防政策,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范圍,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十四億人的現代化,對世界承擔責任擔當;堅持國際合作,推進全球治理,引導國際秩序公正合理化。適應世界格局變化,建立全球治理框架,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努力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中國方案描繪了人類未來新藍圖。
第三,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前瞻性還體現在它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學說。第一次在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視閾和聯合國決議里譜寫出了中國共產黨倡導的著力構建人民命運共同體的倡議,體現出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著力打造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道路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及其政治自信。這一理念前瞻性地團結凝聚了中國人民及世界有志之士的心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出時代最強音,奏響新時代中國國泰民安、人和地美、環境優美、安樂祥和的時代樂章,在應承擔的大國責任范圍內為世界大同及其人類和平進步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以上六者之間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其中,政治性與人民性是一對范疇,斗爭性與前瞻性是一對范疇,集成性與創新性是一對范疇。它們分別從整體框架、血液與四肢、神經與經脈系統等視角組建一個清晰的完整輪廓。首先,談談政治性與人民性??傮w國家安全觀從政治上把握了國家安全事業的發展方向,起著舉旗定向的作用,體現了我國國家安全事業的人民性及其宗旨,總書記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的國安事業是政治性與人民性的完美統一。各級黨政機關及其政府公務員及其社會公共組織要更加堅定自覺地忠誠核心、擁護核心、跟隨核心、捍衛核心,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黨政機關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國家安全事業事關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事關黨的執政地位是否穩定,事關人民的幸福安康和基本民生訴求,國家安全是國之大者,容不得有半點含糊,政治性是第一屬性,必須把講政治作為第一要求,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在政治性中體現人民性,在人民性中彰顯政治性。其次,談談斗爭性與前瞻性。政治性與人民性是統一的,二者體現在斗爭性與前瞻性上,體現在較強的履職能力和頑強的戰斗力上,體現在及時化解重大風險和危機上,體現在防微杜漸和及時清除危害國家安全的各種隱患之中,每每做到超前預防、思維縝密,研判準確、果斷出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急難險重之重大緊要關頭,總是義無反顧地沖鋒陷陣,斗爭性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標志,也是立身之本,這是由我黨及其國家安全事業的忠誠基因決定的,國家安全事業必須毫不含糊地切實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捍衛國家政治安全、維護社會安定、保障人民安寧的新時代使命任務;前瞻性是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底色和鮮明特質,也是實踐品質和行動向導,前瞻性是斗爭性的理論準備和實踐指導,斗爭性是前瞻性的實踐檢驗和行動保證,在斗爭性中檢驗前瞻性,在前瞻性中指導斗爭性,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支撐,互相支持,是完美的統一體,是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可靠依賴與嫁接路徑,也是橫向坐標與縱向坐標的結合點。如果說,政治性和人民性是管總的,是方向和原則,那么說前瞻性與斗爭性則是細化落地的載體和行動路徑,是保障原則性、方向性的國安事業得到落地的可靠支撐和具體措施及其行動路徑,斗爭性和前瞻性是一武一文、相得益彰,互相襯托、互相支持的整體。再次,談談集成性與創新性。集成性和創新性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邏輯特征和內涵分析及其理論溯源和實踐品質,在集成性中創新,在創新中集成,二者之間融為一體,互相包容和擴張,將政治性與人民性的這一宏觀性、原則性、方向性、政策性的總體安全工作要求,融入斗爭性與前瞻性的細節特征,追根溯源、理論與實踐并重,文治與武功并舉,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如果說政治性與人民性是大腦是骨架是整體框架,那么斗爭性與前瞻性則是血液與四肢,集成性與創新性是人的肌體中負責連接大腦的神經系統與諸多經脈,將五臟六腑串聯在一起。正是它們的綜合作用,支撐了總體國家安全的理論大廈與制度大廈,將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整體框架和思維邏輯清清楚楚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展示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宣示了新時代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的安全道路自信及其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宣示了我們黨堅持傳承和發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定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學說,并且結合本國情況加以理論闡述和實踐求索的不懈努力和赤膽忠心,積極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為發展人類和平進步事業做出中國應有的貢獻和付出,在中國繁榮昌盛的基礎上,本著世界大同的馬克思主義學說主張,為世界前進進步事業與人類和平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趕考人,讓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立項攻堅、埋頭苦干,齊心協力地創造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系公安部智庫研究員、教授、中央編譯局訪問學者、人大博士 周順忠)
來源:《中華英才》半月刊